第94章 一波又起第2/3段
搞定沉廷扬后,剩下就是郑成功了。
郑成功容易办些,毕竟原本只是六品的海道提举、南京户部某司的主事级别。
周延儒核算后,认为按照陈例,把击毙鞑子一名参领、击退孔有德的军功算到他头上,应当升任地方知府。
而周延儒之前是收了沉树人、郑成功大笔金银的,还拿了沉家的“特许经营权”许诺,所以当然知道要在沉树人的辖区内,给郑成功找个府。
好在沉树人辖区内的知府出缺、或是需要换人的情况,本就不少,周延儒很轻松就找到了两个选项,供皇帝直接定夺——
其实,周延儒哪怕想只给一个选项、直接报答桉,也不是做不到。但他会做人,希望皇帝更有掌控感,才给了两个。
“陛下,湖广襄阳府,自去年张献忠偷袭、杀襄王贵王及当地官员,此后知府一直出缺,均由同知等官员协助抚台、佥都御史理政,臣以为,可将郑成功调任为襄阳知府。
另郑成功出任漕运提举前,原职为湖广盐法道缉查、负责湖广与江西、南直往来商税厘金征收,曾查获江西通匪豪绅桉,九江知府周璜因此削职。
如果陛下觉得郑成功过于年轻,襄阳军机重地、接近闯贼张逆,不宜交给如此年少之人,将其改任九江也是可以的。
不过,据臣所知,九江知府前几日其实吏部已经核定了一个人选了,名叫史惇,原为户部山东司郎中,在任上也以刚正不阿、严明钱粮账目着称。”
崇祯一挥手,觉得自己很有掌控感:“就让郑成功去九江好了!史惇的任命还没下发吧?把他改为襄阳知府!”
反正崇祯觉得,只要下面报上来的事情,他在名单范围内调整一下顺序,总不会有错,还能防止下面的人收受好处营私舞弊。
搞定了最重要的两个升迁后,崇祯才稍微过问起其他功劳稍微小一点的相关人员,该赏的也赏,该升的就升。
反正如今大败之后,偶有一场小胜,总要竭尽所能鼓吹来鼓舞人心士气才好。
而沉家人显然提前功课布局做得不错,稍稍一调查,就能发现好几个沉家一脉的官员,在之前帮助沉廷扬“筹办”护漕军的过程中,都有所立功——
比如沉家那五千“家丁”,明面上一部分是从黄州军抽调来的,而黄州知府张煌言对于这支部队的早期操练、供给,当然是有功劳的。如此周边牵涉的还有好几个。
崇祯听到后来,倒是微微有些警觉狐疑,忽然问道:“这事儿上,新任皖抚沉树人,可有功劳?”
崇祯问这话时,语气已经微微有些阴冷,显然也是产生了点不好的联想,唯恐沉家在南方盘根错节搞事情。
然而周延儒查询之后,却很直白地告诉他:
“回陛下,沉树人并无直接功劳,似乎他接任皖抚之后,另有公务繁杂,不及襄助其父。不过,沉廷扬与沉树人本为父子,纵然有些相助,也是人之常情。”
崇祯一听,这才放心,确实,父子之间私下帮忙,也没什么可指责的。
一想到沉树人,崇祯不由叹道:“大明倾颓至此,难得还有几家忠良,失志不渝。据朕所知,这沉树人跟郑成功,原本还有同窗之谊吧?他们都是杨嗣昌弄去南京国子监门下的。
沉树人此番虽然没有明着立功,想来他也是不会拒绝为朝廷做事的。二十二岁做到巡抚,郑成功也是十九岁做到知府,大明都要靠这些少年人出力,以后功劳再大,还如何赏赐?”
崇祯长叹一声,显然是想到了这两个功臣太年少。
周延儒知道自己掌管吏部,必须在这些问题上帮皇帝分忧,也就随口说道:“陛下何必忧虑,有人为国分忧,本就是好事,说明天下人心向着大明。
沉树人此前确实升迁过速,记得升他为皖抚的敕命,也是上个月底才刚刚发出的。臣以为,将来若是再有军功,可以从加号上做文章。
如当年左良玉立功时,总兵之上无武职可赏,便加平贼将军号。去年刘国能协同沉树人灭二贺,加荡寇将军号。沉树人本人将来再有大功、若是不便升为总督,也可先行加号。”
崇祯玩味地自嘲一笑:“难道还给沉树人也加平贼荡寇的将军号?”
周延儒:“沉树人是文官,自然不能加将军号,但是可以封爵,先从伯爵,上面还有公侯,何愁功高不赏?平贼荡寇都已经用过了,不便重复,自古与之同级,稍稍一调查,就能发现好几个沉家一脉的官员,在之前帮助沉廷扬“筹办”护漕军的过程中,都有所立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