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旧时恩怨,明日谋划第2/2段
赵明诚思索片刻,说道:“王浩为了防备蔡京、高俅的暗箭,使胶州之地游离在朝廷固有体系之外,但于此同时,却也失去了朝廷所有的钱粮人财支持。这样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崔直躬冷笑,说道:“假如王浩没有如此,以蔡京的为人,可能公平行事,按律令提供钱粮;又或者,蔡京向胶州下派官员,王浩可敢放心任用?都是不可能!”赵明诚明悟,说道:“所以王浩直接将朝廷屏蔽在胶州之外,只听从皇上一人的政令?”崔直躬点头,说道:“正是!于公,王浩以私产建设胶州,即使不能助皇上收复幽云十六州,也能够安定沿海,造福百姓;于私,王浩如果成功,必将是大功一件,平步青云则成必然。”赵明诚面露忧虑,说道:“通过海路联盟女真,是童贯的建议,而崂山县衙的主簿与县尉,又都是蔡京和高俅的人。哪怕王浩将来成功,也极有可能被蔡京等人窃取功劳?”崔直躬说道:“王浩不是你我,他不仅是能臣,更是皇上的宠臣。皇上将招募王浩为驸马的消息放出,更大的目的恐怕就是为了让朝臣明白自己对王浩的态度!”赵明诚终于看透了行事,说道:“所以蔡京与高俅对王浩的忌惮,最大的原因在于王浩也深得皇上宠信?”崔直躬面露怒色,说道:“慎言!慎言!有些话心照不宣即可,点破了就是祸从口出!”
客栈之中,王浩问道:“粮价打听得如何了?”陈松说道:“青州的粮价相比于密州与莱州,的确偏低不少,哪怕加上路上的耗费,也依旧有利可图。只是三十万石粮食太过巨大,青州城内除了府库之中,似乎无人能难处这么多的粮食。”王浩又问道:“你要垄断八仙酒的原料供应,此事办的如何?”陈松答道:“黍米不在朝廷管制范围之内,即便酒坊将来的产量翻十倍,我也能够找到足够的货源。”王浩很是满意,说道:“我已经拜会过安抚使崔大人,他已经答应卖给咱们三十万石粮食。只是如今钱财紧张,必须等到樊楼拍卖会之后才能进行。”陈松问道:“可谈好了价钱?”王浩说道:“一石稻米六百五十文,一石麸麦五百五十文,且不限比例。”陈松说道:“每人一日二斤稻米足可饱腹,但三斤麸麦尚且勉强。稻米看似昂贵,实则更为划算。”陈松所言,的确在王浩的考虑之外,但其中道理却很是浅显。王浩说道:“你思虑周详,当记一功!”陈松随之而笑,说道:“商行虽然成立,眼下并无生财之道。此事,还要公子指教!”王浩说道:“三十万石粮食运回胶州之后,自是存放在县衙府库之中。你的商行在各村镇开始分店,一来收购渔民手中的物产,二来为县衙代售粮食。至于商行,则在中间赚取差价。”陈松又问道:“差价如何确定?”王浩说道:“返回胶州之后,试行一个月,你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陈松没有多言,说道:“公子英明!”
陈松离开之后,王浩叫来墨家之人,说道:“诸位久在山水之间,眼下可还适应?”狄秦阳说道:“春秋师叔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跟随公子自明州到东京,自东京到胶州,如今又身在青州,每一片地域,每一座城池,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特色。星宿运行的轨迹不变,天地大道不变,但人世间的民情却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王浩赞同,说道:“董氏儒学之后,儒家意图以三千大道为纲领,构建一个亘古不变的盛世。这个宏大的目标被一代又一代的儒家翘楚所尝试,但朝代更迭却从来没有停息。你们可想过为何?”狄秦阳说道:“三千大道虚无缥缈,圣人尚且只能领悟其皮毛,更无论我等凡俗之人。”王浩说道:“一个人没有掌握真理,却自以为掌握了真理,并让统治者也相信他掌握了真理。如此的结果,大概只能是国家的矛盾蓄积到一定时期之后骤然爆发,破而再立。”狄秦阳点头又摇头,说道:“皇上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朝廷的体制却依旧换汤不换药,所以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循环!”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