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古道险关,方腊太子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历史上,方腊因不堪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秋,利用摩尼教“二宗”“三际”之说,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周边各地纷起响应,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东南震动。起义军欲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与历史不同的是,方腊太子方天定在参加樊楼拍卖之后,从王浩的崛起历程中得到提示,建议在两浙起义的同时派兵攻占守备空虚的福建路,这个建议很快得到方腊的支持。方天定此次前来福建,除了勘察地形,打探宋军布防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联合福建的明教。

  摩尼教在唐朝传入中国,并在唐武宗会昌五年灭佛时,遭遇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又称明教,其教义因推崇“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反政府之举。北宋末年,两浙依旧称之为“摩尼教”,而福建则称之为“明教”,另在淮南称“二桧子”,江东称“四果”,江西称“金刚禅”。摩尼教的教义也逐渐从最开始的“二宗”“三际”简化为“清静、光明、大力、智慧”。这一时期,摩尼教各大分支中,方腊无疑最为强大,而方天定身为方腊太子,亲自前来福建,无疑也是为了彰显对福建明教的重视。

  八闽之中,除泉州因海贸而经济繁荣之外,其余各地大多贫困。摩尼教的信众以底层百姓为主,故方天定入闽的第一站选在了建州,最后一战选在了泉州。王浩为了招募造船工匠而来,走的又是海路,故中途没有任何停留,直接奔泉州。在胶州之时,王浩便命人做了一杆大旗,旗上写着“胶州市舶司”五个大字,当囚牛舰抵达泉州港的时候,王浩不仅向港口官员亮明了自己的身份,而且又向泉州知州递上了自己的拜帖,并附赠十坛八仙酒。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网址:

  手机站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