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无信则亡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孟子曰:“君子善养浩然正气邪!”

  君子荡然柔刚,自强不息,君子侠骨柔肠!

  是故:君子者,以天下而法古今,以山川而揽万物,以沧海而度秉性。

  君子立于世界,顶天而立地,慷慨而愤世,入士则心怀天下,隐世则护于山水。

  八岁的逸凡,在懵懂中写下这些,多年后他回到太平府洛水学院看到此时文章,又在后面加了几笔。

  “君子回首已是百年身,独孤一生,只等故人现,一世回眸,一世惊叹,惊叹人生何处恰相逢。”

  逸凡写的文章第一次受到先生的表扬,先生于是把他的文章张贴在洛水学院初级学堂里,以鼓励后来者,没想到这一挂就是几十年。

  ...

  我们每一个人的降生都不可避免改变了这个世界的走向,遇到的人,做过的事都是一场场飓风的酝酿。

  此时,影响天下大势的《青徐杨合约》在蒙阴城签下。

  季度和高誉良首次在万军的目光下,第一次以这种形式碰面。

  天下人谁也没有想到,太平府和问鼎天下在青徐关卡积攒着十几年的仇恨,能够在此时彼此冰释前嫌!

  更有九州人士这样评价,太平府和问鼎天下打着打着竟然亲了个嘴。

  合约核心思想必然是,双方罢兵十年!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对于高誉良而言,这是权宜之计,他的铁蹄既然在青州走不通,那么他就辗转踏平荆州!

  只要心中理想不灭,他的天下共主永远在路上...

  高誉良的战略目的很明显,先北上,拿下荆州。

  随即拿下益凉并,届时,坐拥天下大半地盘,问鼎大军岂会打不过一个小小的太平府?

  而季度意图更明显,由于蒙阴物资已经被烧毁大半,现在太平府已经是前线缺兵,后勤缺粮。

  虽目前尚有一战之力,但是为了能够多带回更多的儿郎,他不愿再起争执!

  太平府一贯主张的思想不过是一方太平。

  既然问鼎同盟答应十年太平,那么太平府也不必为此做出额外的人员伤亡。

  此条约当着双方数十万大军的面达成的,只要有一方失约,便是失信于天下!

  届时,失约者必将信誉扫地,名望透支,三军将士,哪一个会跟着他走?

  更不会有三军一心,军刀所指,兵锋所向!

  无信而亡的道理,那九州任何将军都懂,并且一直都将把信作为第二生命!

  蒙阴城一个小小的五级城池,双方争夺了十几年,如今这一合约达成,必将再次牵动天下人的心。

  一时间,天下各州都对这天下大势进行了重新的评定。

  首先坐立不安的是荆州,其次是北方地凉益。

  整个九州那些有争夺天下的霸主,都在消息散播出的那一刻,进行了多番商议。

  而这《青徐杨合约》更是被后世评价很高。

  短短的这十年,一个少年带领着一个族群坐拥一隅而争天下,打的天下群雄喘不过气来。

  从而间接地开启了精神领域地百族齐放。

  就在同一时刻,远在益州的羽族在激烈的商量;西凉更是在内忧外患下达成一致;荆州士族终于看到了希望...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