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东窗事发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听闻龙渊的话,刘秀、李通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通瞪大眼睛,过了片刻,他大步走到龙渊近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紧张地问道:“忠伯,你说……我说我父亲怎么了?”龙

  渊和李通也是老熟人了,在益州并肩作战,出生入死过。看着李通急切的眼神,难以置信的表情,龙渊心中哀叹,垂首说道:“李公……李公被王莽处斩了。”李

  通闻言,就觉得眼前一黑,身子不受控制的向前倾倒。龙渊急忙伸手把李通倒下的身子接住,急声呼唤道:“次元!次元!”

  刘秀快步上前,接过李通,把他慢慢扶坐下来,而后他抬头看向龙渊,追问道:“忠伯,到底怎么回事?你说清楚!”龙

  渊深吸口气,把京城那边发生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述出来。

  刘秀的推测没错,当初甄阜路经宛城,请李家出人协助剿灭绿林军,被李通、李轶拒绝后,他当时没什么表示,好是乐呵呵的,但过后,他写了一份奏疏,直接呈交到了朝廷。

  这份奏疏里,甄阜列举了李家一系列的罪状。罪状中的第一条就是勾结绿林军,图谋不轨,意图造反。

  第二条是与族兄弟李轶、李松等人,合谋造反之事。第三条是私营兵马,囤积武器、物资,准备造反,第四条是欲从宛城造反,直取南阳郡城。奏

  疏中的这四条,每一条都是指认李通、李轶等人正在准备造反,可以说每一条都很致命,何况还是四条。

  李守有一位好朋友,名叫黄显。黄显在朝中的官职不低,官拜中郎将,隶属光禄勋,主管着皇宫侍卫,可以说是天子身边的近臣。李守前来京城,组织反莽,身居要职、又是至交好友的黄显,自然成为李守重点的拉拢对象。黄

  显倒是也给予了李守极大的支持,表示愿意跟着他一起干。可问题是,李守拉拢的对象不是黄显一个人,而是很多人,但并非每一个人都如黄显一样可靠。

  当李守在京城里东奔西走,到处游说的时候,消息不知不觉的就传进了皇宫里。

  身为皇宫侍卫主管的黄显,消息灵通,得知此事后,他立刻向李守通风报信。

  这个时候,龙渊、龙准、龙孛三人都已跟在李守身边。听闻黄显传来的消息,三人都劝李守,京城已经待不下去了,趁着现在王莽还没找上门来,当赶紧离京回宛城。

  李守觉得龙渊三人言之有理,便也有了逃回宛城的心思。

  不过这个时候,黄显劝阻了李守,说现在只是有风声传进皇宫,王莽还没有认定他要造反,如果现在他跑了,相当于畏罪潜逃,他造反的事就被坐实了,朝廷立刻就会下令逮捕他。

  而李守体型又很特殊,怎么可能通过京城到宛城之间的层层关卡。

  其实黄显说的也有一定道理,李守的体型的确太特殊了,身高达到九尺,用现在的话讲,他身高两米零九,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扎眼的那一个,朝廷的统计令一旦颁布下来,李守的确很容易被人发现。龙

  渊三人和黄显的意见向左,现在跑路,起码还有一线生机,现在不跑,就等于是坐在这里等死,毫无生还的机会。龙渊三人的意见是要李守赶快逃离京城,哪怕回宛城的时间慢点,绕路也可以,而黄显的意见是要李守留在京城,顺便给王莽上一份奏疏,解释自己并无造反之意,打消王莽的疑虑。李

  守思前想后,最终采纳了黄显的意见。他还真给王莽写了一份奏疏,表示最近京城里有很多关于自己的风言风语,请陛下不要相信,自己绝无反意等等。他

  这份奏疏,由黄显代他呈交给了王莽。

  但诡异的是,王莽并未看到这份奏疏。奏疏交上去后,如石沉大海,一点反应都没有。

  过去了几天,一直都是风平浪静,李守都认为自己已经没事了,可在这天的朝堂上,突然有人举报李守,图谋不轨,企图造反。王

  莽听闻,大为震怒,立刻令人带李守入宫,他要亲自问个明白。李

  守以前做过宗师,就是主管宗室事务的官员,而且他自身又是谶学大师,很得王莽的信任和赏识,所以听说李守都要造自己的反,王莽心的意见向左,现在跑路,起码还有一线生机,现在不跑,就等于是坐在这里等死,毫无生还的机会。龙渊三人的意见是要李守赶快逃离京城,哪怕回宛城的时间慢点,绕路也可以,而黄显的意见是要李守留在京城,顺便给王莽上一份奏疏,解释自己并无造反之意,打消王莽的疑虑。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