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有些重逢会有的第3/4段
因此这口锅,杨舒云背得心甘情愿。
可找人背锅是一回事,要想彻底让谢家满意又是另外一回事。
本来依着这些朝臣的想法,把那位安阳公主在此时下嫁给谢应便算是安抚了谢家,可好似那位皇帝陛下觉得这不是个好的解决方法,他在将杨老尚书的俸禄罚没半年之后,便顺带将撰写这封战报的边军主帅给撤了。
至于接任的,自然是那位谢应无疑。
草拟圣旨的时候,一座朝堂的重臣都看着,尤其是听着皇帝陛下那些言语之后,朝堂之上落针可闻!
皇帝陛下当真是要将那位现如今还不到而立之年的谢应放到了边军主帅的位子上,如此年纪,便成为大周军伍之中的货真价实第一人,在大周两百多年的历史里,这还是头一遭。
可在这个形势下,以往朝臣能找出一百个借口要阻止皇帝陛下的这次任命,那位皇帝陛下也能从这一百个借口里找出自己想要的那一两个借口,可今天,不管是朝臣,还是皇帝陛下,都不愿意去改变想法。
朝臣们最有效的理由是现如今两国之战尚未落幕,轻易换帅对战事不利。
可没人提出来。
谁都知道皇帝陛下是亏待了谢家。
再说了,论军功,那位谢家宝树这两年所建立的功勋便已经足以说明自己能够坐上那个位置。
除此之外,皇帝陛下在这道圣旨写完之后,还亲自拟定了另外一道圣旨,说是谢老祭酒劳苦功高,若无一地以度余生,实在是大周有愧老祭酒,因此皇帝陛下朱笔一挥,便大度的将那座偃师城,直接划归谢家。
偃师城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由谢家做主,就连大周朝廷,都无权过问!
这倒是比之前那件事情,还要让人觉得骇然。
谢应已经在而立之年前便成了大周的军伍第一人,这又划一座城给谢家,这不明摆着要谢家成为这板上钉钉的大周第一世家?
于是便有些朝臣开始嘀咕,只不过还没人站出来反对,那位宰执大人便带头说起了此事理所应当,然后跟着附和的人自然便一个接着一个。
再有想法的朝臣,都不再开口。
此事是已经成了定局。
只怕要是今天还有人反对,那位老祭酒就会让人提着某颗头颅去他们府上问他们,当夜出现在宰执府外的这家伙和你们有没有关系。
到时候就真是说什么都晚了。
所以再一众朝臣不同的心思中,这两件事情算是敲定,至于安阳公主下嫁一事,皇帝陛下则是表明,这要等战事结束之后,再行考虑。
最后退朝之前,皇帝陛下看着这么一众朝臣,笑着问道:“诸位卿家,可觉得是不是还是赏赐不够的?”
看似在问他们,但其实谁都知道,这是在问那位谢老祭酒。
时至今日,再也无人敢对那位淡出朝野多年的谢老祭酒做些什么了。
甚至是想都不愿去想。
但老祭酒其实是死了。
就在这场朝会之后的当晚,谢老祭酒死在了少梁城的驿馆里。
老人含笑而逝。
谢应穿了一身甲胄,腰间还是那柄家传宝刀栖客,坐在自家伯父的床前,看着那个似乎再无半点遗憾的老人闭上了眼。
谢应想了想,把老人还有余温的手放进被子里。
然后站起身,走出了屋子。
甲胄碰撞声异常响亮。
走出屋子,有两个人早就等在这里。
抱刀的谢石安,断臂的谢无奕。
谢应没多说什么,只是朝着马厩走去,今夜他便要出城,去边境继续干着以往干过的事情。
谢无奕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什么都没说,倒是谢石安难得说了一句,“你有个好儿子。”
谢无奕淡淡道:“我情愿他杀了我。”
谢石安面无表情,“这个世间,狠得下心杀自己儿子的人多,可心狠得能杀自己父亲的人少。”
谢无奕随即一笑。
当夜,在新任边军主帅朝臣们最有效的理由是现如今两国之战尚未落幕,轻易换帅对战事不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