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中秋晚会(三)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还有柳月娥的老东家妙音坊,更是捐出来八千贯的全场最高一笔善款。

  赵老二也没落人后,不但捐了钱,还表示将在开封府下辖各县分立义学。

  王浩只得不情愿的特地上台,替赵二讲了几句好话。不管怎样,这事还是得赞扬一下的。

  从京城义学,至开封府下辖各县,随后再到周边各州府。这样的扩散模式,无疑是最合适的。

  再加上这次义演打开的由民众主动捐赠的方式,来维持日后义学的主要开支,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多少也算是为这个世界做了点事吧,都说大宋朝有着最适合读书人生长的土壤。

  希望这些原本只能走他们父辈的老路的贫寒子弟,能在这片土地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吧。

  民众的热情大大超出预期,不断有城中的富贾豪商递来条子,对于这种数额较大的捐赠,王浩都一一作了现场致谢。

  这很有必要,有发自内心的感谢,也有激励他人的成分。

  募捐不能是一竿子买卖,今日的场景,还要靠这些人的口传扬出去,让这种捐赠形式成为一种风气,在这个时代,没有别的法子,只能依靠口口相传。

  除了银钱金银首饰,还有一些商号工坊捐米捐书,捐笔墨纸砚的,王浩也特意点名致谢,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对于这些条子上的数字,王浩一点也不担心会有诈捐的,这种龌龊的事情,在这里没人会做。

  “发了发了发了,”看着这一串串数字和堆在后台的一箱箱银钱,还玉乐颠了。

  “多办几次?贪婪是毒药,一次是激发人们的善心,两次三次就是消费人们的同情心了,你这不是砸自己的招牌么,你知道一块招牌在这个世界有多重要么?”

  说着,王浩将手中的一叠单子一扬,“你信不信,这上面的数字,一文都不会少,这就是招牌在这个世界的分量,毋宁死,勿失信。”

  “切,好话坏话都让你说了,不知道刚刚说提刀子的人是谁……”

  ……

  演出过半,因募捐而短暂中断的演唱会在一阵阵荡气回肠的鼓声齐鸣中重新开场。

  数十面大鼓敲出一记记缓慢而又节奏的沉闷响声,似是敲打在人们的心上一般,场上的喧哗声被迅速的压制下去。

  然后在这雄浑有力的鼓声下,自舞台侧面竟行出一位只有半人高的小女娃,手里还提着一根筷子,不急不缓地正步行至舞台前方的一处零时木台上。

  待小女娃在木台上立定,舞台幕布被缓缓拉开,此时在幕布后列队的却是百来个身穿统一青色长衫的翩翩佳公子。

  排成数列的队伍,挺立如松,每一列都是高矮相仿。这便是国子监的友情团了。

  而那小女娃正是本次合唱的乐队指挥小蝶。

  由于国子监的学生加入的时间较短,练习的时间也更是有限,而且基本都没有唱歌经验。

  因此,为了达到更默契的配合程度,就增加了一个乐队指挥。演唱过程中,大家只要看着小蝶的手势,就能知道何时开唱,何时停顿。何时前三排唱,何时后三排唱。

  简单易懂,不会出错,由于要一直看着小蝶的手势,更是避免了看着台下黑压压的观众而心里发怵。

  渐渐的鼓声由缓变急,清凉的琵琶齐鸣紧随其后。光是这铿锵有力的前奏,就能让人感受到一股磅礴而来的某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