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联盟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中部以有华氏为首,下辖一百五多个氏族,主要分布于龙泉山脉以山脉周边平原地带。这些氏族都与有华氏有血缘关系。并且华昊规定了祭天只能在龙泉山云顶台进行,其余地方不得祭天。龙泉山云顶台日后也必然形成联盟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与宗教场所。还规定了祭天礼仪。

  华昊还保留了礼天之壁,礼地之琮。这两件极具象征意义的玉器被有华氏保管。如此种种让有华氏地位更加突出,不仅是联盟氏族之首,也是精神上的信仰之首。

  东部以沱氏为正,自贡氏,华蓥氏为副,下辖一百氏族,掌管礼东方之青圭。

  西部以章姓德阳氏为正,华阳氏,绵阳氏为副,下辖七十几个氏族,掌管礼西方之白琥。

  南部以宗氏为正,华氏,乐氏为副,下辖七十几个氏族,掌管礼南方之赤璋。

  北部以有工氏为正,华姓有胥氏,有苴氏为副,下辖一百二十氏族,掌管礼北方之玄璜。

  以上四方为首领者称伯,如沱氏为东伯,德阳氏为西伯。

  四位首领的副手称牧,如自贡氏为左牧,华蓥氏为右牧。

  统称四伯八牧。

  之所以要给四伯各分配两个副手,就是为了稀释其权。而有华氏下辖各氏,完全是以早期血缘宗法关系,直接被有华氏管理,这也是集中权力。

  而华昊生前称华君,死后被人尊称华帝。君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

  帝者,德合天地曰帝。

  宗华联盟的一君四伯八牧,起初还是由东方所有氏族推选出东伯与左右牧,西方所有氏族推选出西伯左右牧。然后所有氏族推选出盟君,但后来由于第一任君伯牧本身的实力强大,威望高。选来选去都没变,最后竟演变为由氏族内部成员推选出来。如沱氏右伯的地位只是沱氏内部推选,与外族无关。相当于沱氏首领与右伯挂上了,右伯也就被沱氏世袭了。

  君这一职位,最后也演变为只是有华氏内部推选,而其他氏族不反对的话,就成了联盟首领。而不是由所有氏族族长推选出来。也就相当于拥有这一君四牧八伯职位的氏族,联合起来实质性的造成了垄断,压迫,对其余氏族是不公的。

  但由于这十三个职位的获利者,实力占整个联盟的十分之三,又通过威逼利诱,以血缘亲情说服了一部分。再加上大部分氏族刚开始都不知道这职位的影响性与重要性,等注意到时,已行成惯例规矩了,想反对也来不及了,如同温水煮青蛙。

  当然这都是后几百年的事,暂不细表。

  第一任君牧伯不出意外的被实力最大的几个氏族包揽。

  宗华联盟在所有氏族同意之下,歃血为盟,制定以下盟约誓言,后世称之为《宗浩》

  君有权住持并召集所有氏族会盟,各氏族同意后,有权指挥讨伐联盟之外的氏族。

  君有权对引‘联盟之外的氏族来攻击联盟之内的氏族’的盟内氏族进行讨伐。

  只有在龙泉山云顶台这一个地方,用宗华联盟的礼仪才可以祭天,其余地方祭天视为不敬上天,可以替天问罪。

  四方伯牧有权住持并召集一方氏族会盟,共同讨伐联盟之外的氏族。

  君伯牧有责任保证联盟各氏族利益不受侵犯。联盟内大族不得欺压小族。

  联盟内部不得发生战争,谁先动手,谁就是联盟之敌。

  一方各个氏族要定时定量上交物质给伯牧,各伯牧留一部分修建公共谷仓,和一些规模小的公共设施。再上交一部分到君,君用来整个联盟对外战争,饥荒,修建道路,水利,祭祀场所,军事防御等大型公共设施。

  龙泉之盟,持续近一个月,其影响是随时间流逝而增强,影响泛围更广。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