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华都时代二十三第2/2段
“那好,诸事就拜托司马了!”
华都数日三惊,早上接报卫尉大败,全军覆没,第二日又报,冉公竟在彭邑登基帝,第三日又报,温广兵分三路进攻彭邑周围各邑。
交帝三年春,等杨公集结了畿内整个北部所有公卿兵力,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丁共十五万时,温广已横扫了整个畿内南部,各路诸侯望风而降,领十二万之众攻向华都。
朝廷震恐,急命宗季破敌,宗季大急:
“卫尉大军全军覆没,那才是精锐主力,眼下仓促集结的公卿兵力不过一群乌合之众。应该固守华都,等坝侯,尚华公的援军到来,以众击寡,再破敌军才是。”
司空怒道:
“卫尉是一时失察,被叛军偷袭才致兵败,温广之军不也是多路公卿组成的吗?我们当下如何就不能以众击寡了?”
御史冷声道:
“你一介大夫,竟敢违抗朝廷命令,是觉得后宫有人撑腰,不敢治你罪,还是觉得除了你就无人可领兵了?”
宗季无语,只觉得这些公卿已经被吓破胆了,生怕温广进入自己封地,已经提前将至亲接入了华都,并且希望尽快平定祸事。宗季并不觉得朝中还有何人能领大军,就算真有人,也会听从朝廷指令而仓促应战,如果将十几万交给平庸之人,就更大事不妙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了。
散朝时,宗季刚要上牛车,就被杨亘叫住,宗季诧异,正要拱手行礼却被杨亘止住,杨亘语重心长道:
“宗大夫不要怨朝中大臣啊。”
“宗季不敢。”
“唉,老夫也知道宗大夫说得有理,以公卿之兵守城还行,但仓促野战,温广也是善用兵之人,胜负难料啊。”
“那冢宰大人……”
杨亘长出一口气,疑神道:
“畿内能解决就一要在畿内泛围内解决,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引畿外诸侯,否则后患无穷啊!”
杨亘用坦率的目光注视着宗季。
“少华与华阳,条氏三族联合干政可过去没多久啊。”
宗季心中那点芥蒂已经被这句警告抹去,慎重道:
“还是冢宰大人深思熟虑。”
杨亘又道:
“坝侯与尚华公的使者已经到华都,说援军已经在路上了。”
宗季一愣,立马反应过来,惊讶道:
“朝中不是还没下旨勤帝吗?”
杨亘白色的长眉一抖。冷声道:
“他们的目的已经昭然若揭,所以我才会也同意御史他们的意见,只有宗大夫尽快击败温广,控制住局势,才能让坝侯与尚华公没有机会插手畿内局势。”
杨亘走后,宗季感到心中一沉,暗道计划还是出现了变故。回到居住后,一道密信发了出去。
宗季领兵驻守新津邑,新津四周河网密布,南面南水与东面金马水于东南方汇合成正南水,北面又有西水注入金马水。
温广领兵分别于南水南岸,主力八万驻宝资山,四万驻社山成犄角之势,二山距离不及一里,砍掉树木,就地取材,结营扎寨,生火造饭,山下还有不只一个湖泊,水源不愁。
宗季观之,就知道硬攻难下。如果有多余时间,就必然是温广为了攻进华都,定渡河攻新津,那宗季自有对策破敌,但当下却没有时间,拖得越久,越会让坝侯与尚华公有借口勤帝。
俩面都急,并且都知道对方所急,都憋着后发致敌。宗,温二人后面都有人催促,要求尽快破敌,都被二人压着。
僵持对峙二月后,宗季这期间也在练兵,但朝中威信不如温广在叛军中的威信,扛不住压力只能先进攻。
南岸有一支出的滩涂,中间水流不及十米宽,宗季命扎竹筏渡过,主力十二万结阵攻向宝资山,攻得正凶时,社山方向喊声大作,计有四万攻向宗季大军背后,宗季早有防备,分出四万迎敌,阵势稳了下来。
但渐渐的宗季一方有败势,与社山方向大军正值胶着,而进攻宝资山的大军因为是仰攻并久攻不下,士气已泻,二来背后受敌,如芒如刺,眼见要败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