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宗南战记·荣城之战(二)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荣江南岸尽插黑旗,也分东西南北中五大营,每营寨皆有粗实木栅紧密排列成墙,营门及四角皆有望楼。

  西军三万由征昆统率,中军五万精锐由曼王征贯统率,东军三万由二王子征回统率,这也是征回第一次独领一军,并参与如此大场面的战争。

  北军三万由曼国老将元桃统率,南军三万由大王子征奥统率,江中岛还驻扎三万军,由曼达统率,征亦则坐镇曼武里。

  曼国境内有大河名宗南江,后改为曼江湄公河,南屯河为曼江支流。曼江下游支系众多,曼国海船技术不行,但江船众多。

  多年对交地作战,南屯河至关重要,为了减轻补给压力,曼国于南屯河分出曼江的地方建立了广仓。

  广仓不仅是曼国,同时是天下最大的粮仓。曼国丰年,各地则将粮食以水路运至广仓,荒年则从广仓运粮至各地。

  最多时能装一百万斛一斛二百斤,供五十万大军吃十年都够了。

  曼国一夺得南屯河,征亦就命五万民夫撑船从广仓顺曼江至南屯河,再运至前线,人力消耗,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旬戚归吕宋后,滇公玹与粤公白等了十日,却不见南岸动静。

  却不知此时荣江南岸中军大营中,征贯严肃的对众将做大战前的最后动员:

  “我曼国从曼王冲大败荣江北岸至今五百年,任历代先王如何英武,将士如何奋勇,曼军渡江次数不过二次。

  对宗华只能掠人,不能夺地,我曼国历代先王无不愤恨,无数勇士血洒荣江。

  然则,我征贯继承王位以来,外破芳国,壮我国威,内安民兴武,粮足兵强,正值国力鼎盛时。

  此时当要效法先王,夺回祖地,虽有千难万阻,但有诸将士奋勇,誓必过江,击败宗华!”

  “誓必过江,击败宗华!”

  “誓必过江,击败宗华!”

  众曼国将领手握成拳,热血沸腾,杀气溢出帐外。

  “各军各将按原定计划行动,”

  “谨遵王命!”

  曼人最初由交地土著奴隶与部份宗华工匠组成,但时间已过千年,加之曼野乃千年不出的能人,自悟文化认同的因素,不仅自创表音文字,而且所建制度也与宗华不同,习俗也强行与宗华相左,自创神话传说,自编历史,多年下来已有自已的文化体系与民族认同。

  因为曼人始祖出自交地,故曼人对交地有股必须从宗华人手中夺回的执念。

  征贯认为与芳国甚至整个宗华应该维持现状,但诸将及很多曼国贵族因为对芳国取得史无前例的大胜,正信心百倍,斗志高昂。

  于是整个曼国统治阶级形成呼声,皆希望征贯能对宗华发动战争,夺回交地。这种呼声是征贯无法回避,也无法引导的,只能顺从。

  他的威望因战争而盛,王位也因胜利而巩固,也能因拒战而衰,因为战败而崩溃。

  各将回营,将命令传达至下一级将领,整个营寨开始响动,曼国武士早已整装待发,一声令下,井然有序的出了营门。

  南岸几十万人的动作,北岸即使隔江也能看清,粤公白将命令传下,信使立刻上马飞速传达,北岸各营也动员起来,检查武器,戴好铠甲,安抚躁动的马,随时待命。

  此时信息传递技术极为落后,最高将领想要如臂使指的掌控二十几万人的大军,简直难如登天。对敌军动向也只能靠自已经验来推断,各军将领也得灵活应变。

  首先是曼国西军沿荣江南岸往上游走,左军斥候见之,急报息侯昌,息侯昌神色一疑,急出大帐至望楼。只见对岸烟尘滚滚,旌旗如林,快速往北赶。其左将子修急劝:

  “不好,曼人是想从上游渡江,主公当起兵拦截!”

  息侯昌却沉吟片刻,他立马想到曼国西军往北走,自已何不渡江至南岸,并速报粤公,然后反攻曼军中军,粤公攻曼国北军,曼国必败。

  但又反对,安南大军的战略是守住荣江,使曼国渡不过荣江而自退,现在战前仓促改变大战略,非同小可,搞不好就弄巧成拙。

  另一方面也担心是曼军计谋,自已一但过江,肯定是先粤公一步,如曼国西军虚晃一下又折回,于南岸与可能早已埋伏好的中军及北军夹击自已,到时安南府左军必全军覆没。

  如自已过江,曼国西军也可渡江至北岸,攻粤公中军或后军,也是不妙。

  思来想去,只能跟着西军才是最稳妥的办法,于是一面对信使下人的大军,简直难如登天。对敌军动向也只能靠自已经验来推断,各军将领也得灵活应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