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你这样出去,会丢了我的脸第2/2段
二人立在船头,湖面上波光嶙峋,如万蛇攒动,耳边传来渔夫的歌声,朱朝宗诗兴大发,高声吟道:“九镜粼粼幻九天,云峰沼树照人前,蓬舟带雨移烟渚,湖草因风上陌阡”。
“好诗,好诗”,崔少陵鼓掌赞道,“想不到师兄文采风流,可惜无有笔墨,只能记在心里了”。
“再听这一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此时苏轼还没出生,朱朝宗毫不客气地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据为己有。
崔少陵嘴里默念几遍,眼光大盛,道:“千古绝响,千古绝响,这一首先写“晴”,次写“雨”,再“人”“景”互喻,道尽西湖迤逦美景,师兄大才,大才呀”,
“诗好不好”。
“好,好”。
“值不值得吟诵百遍”。
“值,值”。
“那好,你在这吟诵百遍吧”。
“啊……….”。
“你虽然相貌大变,但是嗓音还是原来模样,开口说话,定会被你武叔认出来,要不要练习练习,改一改嗓音?”。
“要,要,有没有别的句子可念,诗句虽好,念一百遍也疲乏”。
“那你试试这个,‘红鲤鱼家有头小绿驴叫李屡屡,绿鲤鱼家有头小红驴叫吕里里,红鲤鱼说他家的李屡屡比绿鲤鱼家的吕里里绿,绿鲤鱼说他家的吕里里比红鲤鱼家的李屡屡红’”。
“红驴驴家有头小驴驴叫驴驴驴……..我还是念诗吧”。
.
崔少陵坐在船头,逼紧嗓子,调整声调念诗,力求声音像个中年人。朱朝宗走到船尾,对着钱老六道:“钱兄,还有多久才到”。
“快了,前面就是,看见那座山了没有,那是大姑山,山下有个女儿浦,我们去那”。
极目远眺,湖中心屹立着一座高山,高数十丈,方圆十几里,四面湖水涛涛,竟是一个岛。
岛的地势北高南低,北面是临水峭壁,山势险峻如刀削一般,湖水拍在崖壁上,咚咚作响。南面逐渐平缓,长长一道漫坡,伸入湖中。岛山南北长东西窄,像一只巨大的鞋子屹立在万顷碧波之中。
日头西斜,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湖上越发风急浪高,波涛汹涌。船越行越近,终于在天黑时分,停进大姑山北面峭壁之下的港口中,
钱老六抛出船锚,停稳船,却见岸上早有人等候,那人身材异常高大,身穿文士长衫,头戴儒士巾,大约四十多岁,面白无须,手提灯笼面无表情,对着船头说道:“钱老六,怎么才到”。
转身对着崔朱二人,伸出手掌,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信物”。
验过信物,拜别钱老六,两人跟着僧人,沿着山路台阶向上走,山路陡峭湿滑,爬了良久,已然来到山顶,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大庙展现在眼前,黑暗中看不太清,只觉巍峨耸立甚是雄伟,走到山门前,只见山门上方三个大字“孤山庙”。
进了庙门转向右边,走过回廊,一排精舍映入眼帘,那文士当先引路,走到一间亮着灯的厢房前,道:“到了,进去吧”。
房门开着,耳听得里面有人说话。
一个浑厚的声音道:“只剩王家没到了”。
另一个清脆声音道:“王家来不了了,今日上船时还在找信物”,声音十分耳熟,一听之下,朱朝宗立马记起,是码头那位年青人。
“王家居然把信物交给一个伙计保管,哈哈,那伙计把信物输给别人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那个浑厚的声音道:“来不了不是很好,我们可多些机会”。
崔朱二人走进房门,里面是间大厅,空间居然很大。大厅正面一个厅堂,两侧面对面摆着两排椅子。已经有六人在座,大厅里燃着巨烛,灯火通明,见有人进来,众人齐齐转头。
“是你!”年青人惊呼。
“不是我”,朱朝宗板着脸,转过头不看他,在大厅扫视一圈,猛地看见一个人,惊呼:“是你!”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