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秘闻(2)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成吉思汗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直接把术赤排除掉,而把目光瞄向了三子窝阔台和四子拖雷。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导致长子术赤和三子窝阔台长期不和。

  如你所知,在成吉思汗的心目中,他最喜欢的儿子无疑是四子拖雷,并且在他死后,把他留下的十二万九千人的军队中的十万一千人人留给了最受他宠爱的四子拖雷。

  可受宠不代表成吉思汗就会把汗位传给拖雷。成吉思汗在临死前,留下遗命,由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然而,因为受到库里勒台制度(部落议事会制度)的影响,在成吉思汗死后的两年里,窝阔台始终未能合法地继承汗位。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蒙古族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幼子守产。根据这项规定,在成吉思汗死后一直到窝阔台正式继承汗位的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蒙古帝国的军政大权一直掌握在监国拖雷的手中。

  在拖雷监国的这两年中,窝阔台不甘心原本是属于他的汗位,就这么不声不响地落入自己的四弟拖雷手中,他暗中联合自己的二哥察合台,共同商讨对付支持拖雷的那些各部宗主。并许诺,如果察合台支持窝阔台继承汗位,察合台将享受“摄政王”的待遇。

  于是,在成吉思汗死后的第三年,在窝阔台倡议下,蒙古各部宗王和重要大臣们举行大会,推选新的大汗。在会议进行中,支持拖雷的一派仍旧恪守“幼子守产”的旧制,主张立幼子拖雷为汗。而支持窝阔台的一派则主张应该遵从成吉思汗的遗命,立窝阔台为汗。

  双方各执一词,争得不可开交,谁都不肯让步,于是会议开了四十多天仍旧没有结果。最后,察合台抱着成吉思汗的遗像进入大会现场,他一边哭,一边跪倒在地大声哀嚎:“父汗啊,您都到天国两年了,您钦定的继承人到现在都没能继承汗位。父汗啊,您睁开眼睛看看吧,看看您的这些亲儿子,看看您的这些老部下,他们为什么都不肯听您的话,他们为什么都不肯拥立窝阔台为汗,因为他们心里首先想的不是如何壮大我蒙古帝国,而是自己心里面的那些小九九啊。”

  见到成吉思汗的遗像,参加会议的蒙古各部宗王和重要大臣们立刻黑压压跪倒一片。拥立拖雷的一派没想到察合台居然会来这么一手,知道如果再坚持己见,那就是无视成吉思汗这位昔日大汗的权威,容易给人留下不遵王命,意图谋反的口实。

  无奈之下,这些拖雷的拥立者,纷纷临阵倒戈,众口一词愿意拥立窝阔台继承汗位。

  笔记记录到这里,李志常变换了一种字体,写下这么一段话:若术赤还在,断不会让窝阔台阴谋得逞。

  李志常之所以用了“阴谋”这两个字,是因为窝阔台表面看上去仁慈、敦厚,实际上是个心狠手辣,为巩固自己的汗位,不惜将自己的亲兄弟杀害的阴谋家、刽子手。

  在窝阔台继承汗位的第二年,为完成成吉思汗生前遗愿,窝阔台亲率大军南下,征讨蒙古帝国的世仇大金国。

  一开始,蒙古铁骑所向披靡,接连攻陷了卫州、韩城、蒲城和凤翔。可就在攻打潼关的时候,蒙古帝国的常胜名将速不台,竟然败给了大金国名将完颜陈和尚,潼关未能攻克。

  窝阔台收到战报,虽然严厉斥责了速不台,却也因此心生一计,意图假借金人之手消灭异己。于是,窝阔台立刻召集众将商讨灭金策略。

  拖雷献计,认为金哀帝迁都汴梁,所依靠的无非是黄河、潼关之天险。倘若派一支军队经由宝鸡南下,入汉中,用不了一个月就可以抵达邓州城下。邓州城内的金人若是见到突然出现在城外的蒙古铁骑,岂能不会以为蒙古铁骑是天降雄师?

  窝阔台闻言深以为然,于是兵分三路,他亲率中路军从碗子城南下,渡过黄河攻取洛阳。大将斡陈那颜率左路军攻取济南。拖雷率右路军从宝鸡南下,借道南宋境内入汉中,然后沿汉水东进攻取邓州。并商定三路大军在第二年的春季在汴梁会师。

  谁料,拖雷率右路军出发后,窝阔台立刻就食言了。他亲率中路大军攻陷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后,立刻按兵不动,不再渡河南进。窝阔台这么做就是想把拖雷的右路军变成一支深入敌营的孤军,假借金人之手消灭拖雷。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拖雷率领右路军转战千里,迂回到南方,兵临邓州城下。金哀帝闻讯大惊,立刻急调驻守在潼关的完颜合达和完颜陈和尚,率领大金国最后的精锐主力二十万大军南下汇集于邓州,消灭来犯的拖雷。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