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仁德治国的国策第2/3段
皆拜謝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明日,皆称疾请罢,上喜,所以慰抚赐賚之甚厚。
这一段引文比宋史中记载丰富了不少,自从禁军一把手慕容延钊和韩令坤被罢以后,禁军就以时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的石守信为首,石守信等在赵匡胤的恩威并施之下,主动交出了兵权,出为地方节度使。
从此,石守信远离政治中心,在地方安居晚年,再也不复当年平淮南李重进之叛时,奔马驰奏太祖曰。
“城破在朝夕,大驾亲临,一鼓可平”时的风采了。
据说石守信被罢兵权后,在地方上“专务聚敛,积财钜万”,而且特别信奉佛教,募民建寺,驱迫甚急,而且不给工钱,于是“人多苦之。”
不难看出这是石守信为了保全自己的一种策略,因为一个人如果贪财,有明显的缺点,就不会在其他地方特别是政治上有大的作为。
这种论点虽然没有依据,但是义社十兄弟中另一个人的遭遇,却似乎间接佐证了这一种猜测的可能性,这个人就是韩重赟。
韩重赟是个非常老实的人,因为他老实,赵匡胤在批量罢免禁军高级将领时,并没有罢去他的职位,而是进一步把它提升到了殿前都指挥史的位置,成为当时高级禁军将领中唯一硕果仅存的老人。
而且赵匡胤还特别信任他,筑皇城的任务交给他,修河防的任务也交给他,连皇帝郊祀时的一干礼仪,也交给他负责。
然而,似乎是因为人红是非多,赵匡胤的信任也差点毁了韩重赟。
当时有人诬告韩重赟“私取亲兵为腹心”,这一着似乎正碰到了赵匡胤的忌讳:对皇权的威胁,史载:太祖怒,欲诛之。
赵普谏曰:“亲兵,陛下必不自将,须择人付之。若重赟以谗诛,即人人惧罪,谁复为陛下将亲兵者。”
太祖纳其言,重赟得不诛。后闻普尝救己,即诣普谢,普拒不见。
这个故事说的是赵匡胤听说韩重赟私自蓄养亲兵心腹,就恼了,不经调查就想要杀掉他。
辛亏赵普的劝谏,韩重赟才幸免一死,此事过后不久,韩重赟就被罢去了禁军职位,出为彰德节度使。
据说,韩重赟在地方,也信奉佛教,“课氏采木为寺,郡内苦之”,这一点描述跟石守信却有了相似之处,似乎,那时候的政治气氛对这些被罢免的曾经战功赫赫的禁军将领门有些压抑,他们只能谨小慎微的保命过活。
此外太祖义社氏兄弟中,还有刘廷让原名刘光义、刘守忠、杨光义、刘庆义、王政忠等五位。
其中后四位史料记载不详,刘廷让则在宋朝两路大军攻打后蜀时曾任归州路副都部署东路军主帅,而且军纪严明,攻下后蜀江防重镇夔州,击破川东防御体系,后蜀唯一可能与宋朝抗衡的大将高彦俦在白帝城自焚殉节。
后来在王全斌北路军主帅的纵容逼迫下,后蜀降而又叛,刘廷让率部又击败叛军主力全师雄部,俘万余人,次年,后蜀重被讨平。
此后,直到开宝六年,刘廷让才被免去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使。
但在赵匡胤弟弟赵光义登上帝位后,刘廷让被重新起复担任重要军职,在君子馆与辽国大战,结果因援军不继而遭遇大败。
但不管如何,杯酒释兵权后,义社十兄弟的成员基本都走下了历史舞台,赵匡胤对他们的待遇算是非常优厚了,一部分还成为了皇室姻亲,比如石守信次子石保吉取了赵匡胤第二女延庆公主,王审琦长子王承衍取了赵匡胤长女昭庆公主。
这些人也大都得了善终,李继勋在太平“私取亲兵为腹心”,这一着似乎正碰到了赵匡胤的忌讳:对皇权的威胁,史载:太祖怒,欲诛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