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古代的博戏之魂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而且不止在大宋朝火爆,在少数民族之中亦如此,无论契丹人、女真人,还是蒙古人、色目人也无论皇宫内院,还是瓦舍勾栏,到处都可见双陆的影子。

  如辽史圣宗纪:

  皇太后幸韩德让帐,厚加赏赉。命从臣分朋双陆以尽欢。

  又如元史哈麻传:

  帝元顺帝每即内殿,与哈麻以双陆为戏。

  南宋人洪迈出使金国,见到“燕京茶肆设双陆局,或五或六,多至十余,博者蹴局。如南人茶肆中置棋具也”

  这种情形,有如今天茶馆中备以出租的扑克、象棋和围棋一样,想必不会仅仅燕京一城才有。

  一直到明清时期,由于叶子牌的冲击,双陆才呈现衰势,但在社会上仍流传未绝。

  像是在明清、戏曲之中多有反映,如金瓶梅、红楼梦、镜花缘以及李渔的剧本风筝误等,都有打双陆的描写。

  最后到了清朝后期,可能是因为麻雀牌麻将风行一时,双陆才日见稀少,以至于最后慢慢绝迹。

  同时,说到双陆,就不得不提到另一种现如今都非常常见的赌博用具,那就是骰子了。

  一片寒微骨,翻作面面心。

  自从遭点染,抛掷到如今。

  这首语意双关的骰子诗,便是大艺术家关汉卿在杂剧谢天香中写的。

  在戏文中,汴梁名妓谢天香以骰子自喻,哀婉地述说了自己不幸沦落风尘的凄苦身世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确实,自从骰子这个小小的东西问世之后,就被人抛掷至今,而这些一抛一掷,又不知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乐与苦恼,喜悦与悲伤!

  可以说,在中国赌博文化之中,骰子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而大部分博戏都是“悬于投”,也就是靠掷骰子来决定胜负输赢。

  因为骰子玩法很简单,大家也都见过,抛却特殊形状的骰子外,是现在流行于世的都是正方体的骰子,它的六个面上分别镂刻着从一到六的圆点。

  其中一和四是红色的,其余为黑色。

  它对自唐朝以下中国社会的赌博风俗、游戏风俗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包括至今仍然如此。

  因为唐代以前,骰子称做投子,由于多以玉、石等材料制成,又称为“明琼”。

  在唐以下的,骰子便普遍改用兽骨、角制作,于是人们改“投”为“骰”。

  又因为它面上镂刻的圆点分别着赤、黑二色,故也称为“色子”。

  这也是至今一般人仍将“骰子”读做“色子”的主要原故,而且这种读法不仅流行于人们口中,还见于建国后的字典,上面也有是如此记载。

  对于这种现象,另有一种解释,认为骰读为,不是“色”字,而是“盨”字。

  广雅云:“盨,箸也,今名骰子,博以五木为盨。”

  但无论如何,这两种读音都与骰子的外观或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此外,骰子还有许多别名,如浮图、浑花、穴骼、撒家、惺惺二十一、挫角媒人等十余种。

  这些名称,或从其形态,或取意于用途,有的则包含了一个典故。

  如“惺惺二十一”,是因为骰子每两个相对面上镂刻的点数之和均为七,六面合为二十一点,惺惺者,惺惺相惜之意,以同命运的知己称之,包含了博徒和骰子戏的爱好者们对骰子的“深情”。

  包括骰子并非中国独有,也并非最先出现于中国,在赌博这一风靡全世界的文化现象之中,赌博的形式、道具千奇百怪,不胜枚举,惟独骰子通行各国,其形状古今中外别无二致。

  所以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世界赌博文化中的一件奇事。

  不过骰子最早产生于“古代东方”,这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在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都曾发现距今四千多年以前的骰子实物。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骰子赌博游戏曾广泛流行,保留至今的许多古文献、古建筑、墓葬之中也多次发现有关骰子及其游戏的文字记载和图案等。

  相比之下,骰子在中国的出现,要晚了许多,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正方体骰子实物,出自浙江余姚的一座以前,骰子称做投子,由于多以玉、石等材料制成,又称为“明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