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古代的博戏之魂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流传至今的描述骰子的中国文献,最早的一篇大概要数诗人刘禹锡的短文观博,这已经是中唐的事情了。

  关于骰子在中国的产生,古代流行的说法是三国曹植创制。

  如声谱云:魏陈思王制及陆局,置骰子二。

  又潜确类书云:

  樗蒲骰,古人用五子,以木为之。陈思王用两子,以骨为之。

  也就是说是曹植发明了双陆戏的赌博游戏,而骰子是其主要道具之一,所以骰子的发明权也属于这位风流才子。

  到后来,随着双陆的盛行,骰子甚至从双陆之中游离出来,单独成为了一种赌博游戏。

  因为它本身的排列组合远为复杂而有趣,于是掷骰子很快成为此后一千余年之中最为流行的赌博方式。

  在此期间,掷骰子的方式和名称曾有过多种变化,都可以“骰子戏”称之。

  唐代的骰子戏,又称“投琼”和“彩战”。

  琼是六博的投子,投琼是借用古语,所投之物其实是正方体的骰子。

  彩战的“彩”,来源于骰子上的赤、黑二色,即“以骰为战”之意。

  从文献记载看,唐代的投琼似乎先流行于上层社会。

  比如唐玄宗时期,后宫中就盛行投琼,皇帝和妃嫔宫娥都喜爱此道。

  据说唐玄宗和杨贵妃就常常投琼为乐,由此还产生了骰子外观的一个重大的变化,即皇帝为骰子“赐绯”的故事。

  据清人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三云:

  今骰子于“四”上加红,亦有所本。言鲭:唐时投琼,惟“幺”一点加红,余五子皆黑色。

  明皇与杨妃彩战,将北,惟“四”可解。有一子旋转未定,连叱之,果成“四”。上悦,顾高力士令赐绯。遂相沿至今云。

  也是大约从盛唐开始,骰子戏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李白诗云:“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这里所咏便是掷骰子。

  到了宋元直至明清时代,那就更了不得了,掷骰子成为各种赌场中最常见的赌博方式。

  像是水浒第一百四回这样描写道:

  台下四十只桌子,都有人围挤着在那里掷骰赌钱那些掷骰的,在那里呼幺喝六,盓钱的在那里唤字叫背。

  民间岁时节令,人们常常聚博为乐,掷骰子也是常见的方式之一。

  宋人范成大有诗云:“酒垆先叠鼓,灯市早投琼。”

  陆游也有诗写道:“呼卢院落争新岁。”注云:“乡俗岁夕聚博,谓之试年庚。”

  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无法枚举。可见掷骰子流行之广泛。

  而早期的骰子戏,一般用两粒骰子,这大概同双陆的制度有关。

  到了唐中期以后,广泛流行掷六枚骰子的博戏,一直流行到五代和北宋。

  唐人李洞有诗云:“六赤重新掷印成。”

  宋史张昭远传也有:“一掷六齿皆赤”的记载,都是这种习俗的证明。

  在此之后,社会上还出现过掷三、四、五粒骰子的各种博戏。

  一骰具六面,多粒骰子可以组成难以计数的排列组合形式,于是形成后世名目繁多的“骰子格”。

  总的来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即“同色”,又称浑花,全部为一种点数为贵,驳杂为贱,在同色之中,又以红色为贵。

  以除红谱为例,四枚四点称为“满园春”,又叫“堂印”,为最高之彩。其次为四枚幺,称“满盘星”。

  以下为四枚六:“混江龙”,四枚三:“雁行儿”,等等。杂色的彩,也以多枚红色者为贵。

  上面所说的骰子格,花样过于复杂,一般用于行酒令和其他游戏。

  而在纯粹的赌博场合,计算输赢的是另一种方法,作者菌专门查了一下,大概主要有“赶老羊”、“掷挖窖”和“掷骨牌”等几种。

  “赶老羊”又叫“掷老羊”,用六枚骰子,每人可掷为战”之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