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当然了,还有人说,就是作为曹雪芹来说,他的诗词曲赋受到前代的,比如说汉乐府,或者魏晋诗体、诗风的影响。

  因此这方面,也有人请教过蔡先生,问他能不能结合具体的情况,比如说,大观园女儿的,或者说是宝玉、黛玉的诗,来说明一下曹雪芹的人物的诗歌,在承继前代的诗风上怎么样演化。

  对此蔡义江先生解答说,曹雪芹写红楼梦里面人物的诗,还有一个考虑,除了每一个人物的个性以外,他是写一部要推广的,要普及的。

  这些人物大多数没有很丰富的生活经历,譬如说,上过战场,出过边塞,或者打过仗,或者其他什么,这些不是他的内容。

  她们都是关在一个大观园里面,要合情合理地写她们的那些情理的话,他要找出一种体裁,最符合这个人物的,不管这种体裁里面各有不同,这个的普及性他会考虑到。

  所以,老先生觉得里面,像林黛玉写的,除了大家一起写的那些咏菊花诗、咏白海棠诗,这些诗也是反映当时清代普遍的那种文化的氛围。

  而这种现象以外,特别是林黛玉自己写的,譬如说像葬花吟或者叫葬花词,秋窗风雨夕,还有桃花行,这些他都采用了一个体裁,叫“初唐体”。

  那么就又有人会问,“初唐体”是什么体呢?

  简单说来,是初唐的时候的歌行,七言歌行的形式,这种形式最适合于普通人的接受。

  也就是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讲流行歌曲。

  的确,是流行歌曲,不是高雅艺术,是流行歌曲,大家一看就能懂的。

  题材不出于离别、相思,很符合这些女儿们的心境和情绪,岁月容易流逝,人生短促,就是这些题材,全是这些题材。

  曹立波先生也对此表示,红楼梦里边的诗词,它实际上有深厚古典诗词的底蕴的。

  比较典型的,我们很喜欢的,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就是林黛玉的葬花吟,还有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

  这两首诗,实际上就是刚才蔡先生讲的,模仿“初唐体”比较典型的两首。

  那么,初唐时期,大家知道有两首比较著名的七言歌行,一首是初唐的压卷之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还有一首,也是大家熟知的,可能诗题不太熟,但诗句很熟,那就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那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就是初唐时期的刘希夷。

  这首诗的名字叫代悲白头翁。

  而且需要说明,这首诗实际上对葬花吟的影响是很直接的,像类似于“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算是直接影响到林黛玉的葬花吟“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这样的意蕴是很相似的。

  而春江花月夜呢,曹雪芹曾经在四十五回里直接挑明,他是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为秋窗风雨夕。

  大家看这五个字基本是相吻合的“春江花月夜”、“秋窗风雨夕”是一样的,对偶,很相似。

  另外,句子也有很相似的地方,比如说春江花月夜里边“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和秋窗风雨夕里边的句子“谁家秋月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很相似。

  还有结尾,春江花月夜的结尾“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林黛玉的诗“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这意蕴都是完全相似的。

  至于红楼梦的艺术个性的话,可能很多人想问,红楼梦的艺术个性什么样,何在,不说特点、特色,说个性。

  讲到这儿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上对于艺术品的一种看法,非常之重要。

  这个关系到这个伟大作家创造文学的那个想法、办法、手段,那是个什么样的个性。

  就像曹雪芹写贾宝玉,他本人就是这么一个看法。

  可是你记得到了后半部,到晴雯抱屈而死的前后,他写怡红院当中有一棵海棠先期枯萎了。

  他跟花袭人两人有一段谈话,花袭人外,句子也有很相似的地方,比如说春江花月夜里边“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和秋窗风雨夕里边的句子“谁家秋月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很相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