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西平之地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城中士兵:0/500000.

  城中伤兵:0/500000.

  城中士气:------

  城池耐久:380/700.

  增加兵役:5565.

  资金收入:865.

  粮食收入:11301.

  城池特性:无。

  城池兵法:无。

  城池隶属:大汉凉州。

  ......

  将西平城的数据公布给郭嘉,荀攸,张既三人之后。

  众人纷纷皱了皱眉头:

  “的确是一个烂摊子!尤其是还有羌族。”

  “好在咱们这次来带了近十万的兵马,能让这些羌族在短期内不安肆意妄为。”

  “农业收获是一个问题,毕竟有这么多士兵要养活。”

  “所以,我建议让一部分不愿意呆在军中的士兵,和一些暂时闲置的士兵去开荒种地。”

  最后一句话是成南说得。

  郭嘉三人吃惊的看着成南,而这时,成南率先提出了一个在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制度——屯田制。

  屯田制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制度。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三种。屯田始于汉武帝时西域屯田,为军屯。建安元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昌招募农民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后推广到各州郡,由典农官募民耕种,为民屯。屯田之民免服兵役和徭役,称“屯田客”。

  以军队戍边屯田,西汉时就常用于开拓和驻守西北边疆。汉文帝时,大臣晁错就曾建议“徙民实边”。汉武帝时,赵充国建议「屯田」於边防,戍卫与垦耕并顾,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和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此一方法用意,既可解决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之下自力更生,又可使兵力在守防时亦不白花人力,乃一举两得之构想。但是直到东汉末年,所有屯田的构想与实施都只限于避免从异地长途运输粮食,解决边境守备军队之需,并不作为经济和社会制度。

  而最早提出屯田制度的则是曹操麾下的枣祗,此外还有韩浩,而实行者包括任峻和曹魏时期的邓艾等。曹操与他奠基的曹魏政权整合军屯与民屯,在各地设立田官专门负责屯田。屯田制逐步确立后,成为了国家政权的钱粮收入来源,同时也解决了屯田军民本身的生计。

  早在随曹操镇压黄巾军馀部时,枣祗就对亦战亦耕、兵农合一的做法产生了极大兴趣,建安元年,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枣祗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枣祗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将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榖百万斛,曹操于是下令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后来又接受枣祗的建议,下令军队屯田,屯田制得到广泛推行。

  ......

  听闻此言,郭嘉三人纷纷点头。

  “计在将来,始于眼前,主公好策啊!”

  成南只是尴尬笑了笑,无意是照搬罢了。

  这些还都得等到进入了西平城之后,才能开始正式的实施起来。

  并且,西平这边环境比较劣势,所以不便还要操一些环境治理的心。

  好在这些,小黄天核心中枢是可以让成南在后台操控,便也省去了一些麻烦。

  至于西平城呢?

  在先锋军刚到达西平郡,路过一处县城时,便发现......

  这里果真没有那么太平。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