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何去何从第1/2段
首先,窦英没有想到伏击不仅成功,还干掉了信郡王多尼。本来是烧毁粮草辎重,阻止清军穷追,可失却主帅后,清军的反应将大大不同。
其次,对于永历帝,对于小朝廷,甚至对于李晋王,窦英都不抱有太大的希望,认为要重振华夏,驱除鞑虏,他们恐怕担不起这个重任。
所以,窦英这一路思来想去,觉得翻越高黎贡山去寻明军主力,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这其中自然还有窦英是现代人的思维这个原因,他自认为是有预知历史这个作弊器,以及“死去活来”的金手指。
但他也知道,不管是永历,还是李晋王,不可能对他言听计从。这已经有了证明,使他的努力完全无用。
所以,窦英觉得要按原计划逃脱之后,与明军大部会合,凭他的官职和资历,未必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自己的正确建议不被接受,自己又只能听命而没有自由行动的权利,窦英觉得那将是十分郁闷,十分悲哀的。
其实,说白了,这也是穿越者的通病。由于对历史的预知,他们总不甘居于人下,总想着挥洒自如,不受羁绊。
可要独立发展,窦英就要深思熟虑,就要权衡利弊。毕竟,他现在的手下只有四百多人,可谓是势单力孤,实力弱小。
何况,在清军已经占领大半云南,还近在咫尺的情况下,何去何从,更加让人难以抉择。
窦英伸手轻抚着额头,脑海里似乎浮现出云南的地图,以及对于南明史的点点记忆。
清军目前在云南占领的都是交通要道及重要城镇,从昆明起,包括姚安、楚雄、大理、永昌(现保山)等地。
南明军队虽然在阻击清军的过程中虽然损失了一些兵将,但并没有发生大量主力被清军歼灭的情况。所以,当时散处在云南边远地区的明军还是不少。
除了迤西的李晋王、巩昌王等人外,还有从广西撤至元江府边外的广国公贺九义等将,以及云龙州边外、澜沧边外、丽江边外的马宝、马惟兴、刘镇国等等。
只不过明军撤退时没有一个通盘的计划,兵将虽多,却陷入一片混乱当中。指挥系统也失灵,难以集中兵力对入滇清军展开有效的反击。
而明军各残兵开启大规模归降模式,还是在两三个月后。
永历弃国,名将战败,同主力联系不上,边外生活又艰苦,怎么能不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
至少在清军初入滇省时,这些明将及所率的残兵,还能逃往边外而不投降,说明其还是想坚持坚持的。
窦英的思路扩展,觉得他也应该去走另一条路,而不是非要去和李晋王会合,至少不是现在。
当然,想到别处独立发展,要是能聚拢残兵,自然能尽快地壮大自己,从而也削弱了清军的力量。
但窦英也知道单凭自己的资历,凭泰安伯或平朔将军的头衔,就是有斩杀信郡王多尼的大功,也未必会让那些公侯伯之类的明军将领听命。
窦英想到这里,不由得摸了摸怀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