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知吾心也第1/2段
李晋王想通了此点,觉得也只能如此。若真是斤斤计较,岂不是看低监国太子,有跋扈权臣之象?
白文选在信的最后提到了要对十三家予以晋封,以酬其听令即动,围攻重庆的解围之功。
同时,信中还对十三家目前的情况作了说明,指出了十三家并列的缺陷。希望借此晋封能使十三家产生一个领导人物,并激励十三家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晋王皱眉苦思,对此举不是十分赞同。抛开大顺军与大西军的旧怨,李晋王觉得朝廷有滥加封赏之嫌,以后恐怕会有麻烦。
放下白文选的书信,李晋王又打开监国太子朱慈煊的。
虽说是亲笔信,但其中的内容肯定不是十一二岁的孩子能想出来的。李晋王自是知道,但信中对他慰勉有加,颇显倚重之意,还是令他感到舒服。
更重要的是,信中有几句话打动了李晋王。
“……晋殿下之心,孤深知之,军民亦知之。本此孤忠,死而后已,以报君父……”
“……如今局势岌岌可危,各路军马若还不能精诚团结,肯定会被鞑虏各个击破……”
“……朝廷或有滥赏之嫌,臣工或有将来之忧;然今形势危如累卵,为激励将士功勋,为支撑危局,为扭转形势,朝廷非如此不可……”
“……孤以为,与其忧将来莫须有之祸,而废今日有利之举措,令功臣墜心,将士离心,实乃不智……”
李晋王细读了两遍书信,轻轻掩上,慨叹道:“知吾心者,殿下也!”
虽然知道此信是出于他人之手,可李定国还是对“本此孤忠,死而后已,以报君父”这几句话生出知己之感。有人知己苦心和忠贞,太子亦知,夫复何言?
窦英若在此,估计要捂嘴偷笑。此乃《南明史》所载,李晋王临终时亲口所言,还不算知其心,那就见鬼了。
李晋王慨叹完,也明白了信中所言的道理,打消了心中对滥封王爵的大半担心。
现在嘛,当然是一切以渡过眼前危难为要。担心以后众人的官爵过高,是个麻烦,是个难题。但就目前而言,简直是多余。
不笼络将士归心,不激励将士奋战,如何能扭转恶劣形势?不能扭转形势,便要被清军消灭;都被消灭了,那些对将来的担心还有个屁用?
通俗地说,现在不能为了将来可能会有、也可能不会有的麻烦,而不实行有利的措施。
反过来讲,也不能因为什么目光长远、长治久安,而实施对现在有害的行为;或者是什么也不做,坐着等死。
道理说得很浅显明白,李晋王完全明白了,不禁自失地一笑,“殿下的见解如此透彻,吾不及也。”
嘴上夸赞太子朱慈煊,李晋王也清楚这背后另有高人,见事明白,谋略高明,一连串的举措如行云流水,完全没有大败之后的惊慌急躁、灰心丧气。
而且,在书信中,李晋王也看到了太子朱慈煊和白文选的些许自信。
珍而重之地收好些对将来的担心还有个屁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