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白面小生第1/3段
此一别,故乡再无春夏秋冬!
陈阳和戴斌,坐上了去县里面最早的一班汽车,然后又从县里面坐了轮渡过了长江。一路倒还挺顺畅,当天下午就到达了三湘省。
九十年代末期,返乡潮还没有形成多大的规模,习惯了一辈子耕耘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的人还不愿意离开世代生长的地方,又或者说正真能够吸引他们背井离乡的理由还不够充分。
年初二,家家户户都忙着团圆,路上的人也不是很多。这天下午,陈阳和戴斌下了轮渡,开始往岸上走。
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个白面小生,问道:“两位小哥要不要住店?你看这马上天就要黑了,车基本上也要停了,是该找个地方歇脚了!要不然再晚了可就没有位置了!”
这也是陈阳二人长这么大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听到不同的方言。虽然这个云泽县城离家也不远,但是在南方哪怕是同一个县城也会有好多种方言,而且你还不一定能够听得懂。
说到方言还就真的得讲讲历史了。历朝历代大多数的战乱都发生在北方,一方面是因为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权不稳定;另外一方面就是从黄河流域孕育出来的中华文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心都集中在北方。一旦战局稳定之后产生统一的政权,统治者为了方便统治必然带来暴力统一,当然就包括语言了。而且在战乱之中的民族迁移与融合更加加剧了语言的交流与同化,比较容易形成统一的或者说相似的语言。
而南方就不一样了,古代南方经济欠发达,割据严重,交通闭塞而且地形地貌,生产方式各不相同,于是容易产生不同的方言并且被留存下来。也许正是因为北方方言的统一性,所以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也是以北方方言为主的。
除了说南北方在语言方面会存在着差异,影响到语言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经济、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等,都会导致哪怕是同一个地方的语言都不尽相同。
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地大物博,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语言的多样化上面。
话说这个白面小生,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语速又快,弄的陈阳二人面面相觑,场面十分尴尬,连对方说的什么都不是十分清楚。
于是白面小生只好硬着头皮用蹩脚的普通话又说了一遍,二人这才听懂了。然后忙回答道:“不用了,我们还赶火车!”
“两位小哥这是去哪里啊?是羊城还是榕城?”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岭南。90年代,如果说人们要南下的话,基本上去处也不会很多,不是去羊城方向就是去榕城方向。不过因为羊城方向经济发达,所以说大多数的都是去羊城或者鹏城。偶尔也会有一些去榕城的,倒不是因为榕城经济发达,况且那个时候的榕城所在的省份经济还算不上发达。虽然说同样是沿海省份,也有些相似的地理环境,但是由于政策的倾向性,岭南省的经济还是领先于闽南省的。
不过想着要去榕城的这一群人一般都是稍微家里面还是有点家底的,听说这从榕城能够安排出国,所以很多人选择去。还有就是很多时候,严打时期的很多官员闻风而逃,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都会从榕城出发,逃往他们理想中的自由国度。
想着要去羊城的都是想去那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捞上一把,不管是羊城还是鹏城,社会建设如火如荼。也许以前还有人对邓老爷子的方针持怀疑态度,二十年时间过去了,效果已然显现出来。祖国大地、天南海北的人开始慢慢聚集在祖国南方这个沿海省份,催生了一个新的必须叫做“下海”。
于是啊,陈阳就回答:“我们要去羊城,去找一个亲戚,去那里找点活干。”虽然是第一次出远门,见到生人,但是毕竟也不能露怯啊。
“哦哦,这样啊,那需要坐车不?”说着白面小生带过来一根烟,陈阳还有模有样的接了过来,戴斌则说着一句不会,就这样拒绝了。
“大哥,活路还挺广啊,有什么门路。”意思就是让白面小生直接切入正题。
然后白面小生环顾了一下四周,把陈阳拉倒了一边,说:“小兄弟,这边过来,我这里有几张票,便宜一点卖给你。”
“你这是哪里来的票哦!为什么还要便宜卖呢?”
“你这小子,便宜卖给你还不成啊,还有人嫌便宜的啊。”
“并不是啊,大哥,只是我从小就知道便宜没好货!况且了,万一你这来路不正那可就不好整了啊!”
在九十年代末期城还是鹏城,社会建设如火如荼。也许以前还有人对邓老爷子的方针持怀疑态度,二十年时间过去了,效果已然显现出来。祖国大地、天南海北的人开始慢慢聚集在祖国南方这个沿海省份,催生了一个新的必须叫做“下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