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文工团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盆地的曲艺界总的来说分为三门类:川剧、杂耍、评书。

  其中,川剧是最大门类,尤其是变脸这个技能天下闻名,堪称一绝;评书地第二大门类,说穿了就是在茶馆里给人说书讲故事;杂耍包含的内容比较多,魔术、杂技、戏法……

  在旧社会,艺人被人称之为戏子,地位不高。演戏场地根据艺人的技艺和身份不同,也都不一样。混得好的,进的是大舞台,唱的是堂会,被人称之为老板。混得挫的,只能在外面摆地摊卖艺,跟叫花子没有两样。

  艺人都是师徒传承,任何一个人都是查得出来历的。

  四九年之后,艺人们都被招进文工团体,由国家养起来。师徒变成是师生,以前的那些传承也被视为封建会道门,没有人敢再提。

  而且,以前师父传艺的时候,师徒之间是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遇到徒弟学得不好的时候,恨铁不成钢,上手打骂也是日常。所谓:黄荆条子出好人。

  新社会了,不许打人骂人。而且,剧团的学员都必须有个好出身,至于天赋如何,倒不要紧。而且,师父也没有选择徒弟的权力。

  如此一来,学生的质量每况愈下,培养几年,角儿没出一个,宫娥彩女丫鬟红娘倒是培养出一大群,他们也只能演这种角色。戏演不好,那就是老师的原因。于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学生们就开始造老师的反,夺取剧团政权。

  等到拨乱反正,一切才回归本来的秩序,又开始谈业务能力,又开始把传统那一套拣了起来。

  不过,这个时候市场已经不好了,专业剧团也开始改制,大量艺人被分流去了其他单位,再后来就是下岗再就业。

  而且,受到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观众对传统那一套也不太感冒,传统艺人们穷得厉害。

  好在这十年来经济大展,观众有钱有闲了,这才逐步回到剧场里来。

  市场虽然复苏,可规模却不大。知道c市的大艺术家李白清先生在评书中加入大量现代元素,风格诙谐幽默,这才将整个演艺市场给盘活了。

  如今,整个盆地的传统艺术市场以c市为核心,以大小剧场、茶馆、会所为阵地,逐渐有兴旺的架势。

  不过,这些剧场可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基本上都被有门有号的门派给包圆了。大家一见面,你是川西陈书舫老先生陈门弟子,我是川北派杨淑英先生的门人,那谁谁谁是曾荣华先生的徒孙……哈哈,幸会,幸会!

  你如果是剧场经理或者茶馆老板,想请艺人入驻,得几个门派的大人物点头。若是乱请那种没有来历的艺人表演,以后就别想再请到其他正经出身的艺人了。

  这个黄叙在新闻里的展示的大型魔术事先没有经过任何准备,也没使用任何道具,信手拈来,堪称惊人。这段时间,整个盆地的魔术界同仁都在谈论此人,无论如何都想不透这个黄叙使用的是何种手法。

  可不管怎么说,大家都觉得此人说不好就是未来盆地魔术界执牛耳者,一代宗师式的人物。只要给他时间,给他舞台。

  卫团长乃是学川剧出身,是大革命时期被招进剧团的红五类分子,业务差得一塌糊涂,可造起反来却勇猛精进。加上脑子灵光,大革命后期,见形势生变化,掉转枪口成了保皇党。靠着溜须拍马,后来混进官场,做了小政客,职位虽然不高,在文化管理机构却也是能够说上话的,如今被派进这个文工团来做团长。

  他本是圈内人,也知道这其中的江湖规矩,自然要问清楚黄叙的师门来历才好有个见教。

  小陈听到卫团长问,忙收了手中的扑克,谄媚地笑道:“卫哥,这个黄叙是业务是很强,下来之后大家都打听过,盆地内还真没有这么号人物。”

  卫团长眼睛一瞪:“真的?”

  小陈显然有点畏惧卫团长:“卫哥,真没有这么个人,盆地里的魔术、戏法、杂耍就那就个门派,大家平日里经常见面,彼此都清楚。这个姓黄的大家也去摸过路数,据说是一个普通人,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学了几套戏法,加上被电视直播,一下子有了名气。他也就是运气好而已,换成我如果上了电视,被人一炒,不一样能红?”

  同行相轻,圈内的人以名门正总自居,对黄叙这个外人难免有排斥之意,内心中更多的是羡慕嫉妒恨。

  “你这个小陈啊,想红真是想地的传统艺术市场以c市为核心,以大小剧场、茶馆、会所为阵地,逐渐有兴旺的架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