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庄风(下)第2/3段
“谢过三娘,”朱三说了一声。
刘梁村也呼谢氏为谢三娘,谢四娘也未矫正,温声说:“勿谢,若谢,予亦替予儿谢过汝与二郎。”
朱三暗暗点头。
谢四娘虽不识字,可举止却是极好的,自有一股大家闺秀风范。
他喝了一口茶,继续往下说,相比于牡丹大株可怕的价格,一斤芍药根是没有多少钱。可是数量太大了,重量是让刘昌郝估了出来,一万个接穗七千个砧木,重约360斤,33缗钱。不仅是芍药根,箱子,过税,“窍户钱”,以及其他支出,合在一起,费用都能接近六十缗钱。关键不是一万根接穗,若是有心,朱三都轻松地能替刘昌郝弄来十万根接穗。
“刘小郎,汝需几多?”
即便十万根,不过六百缗钱,当然,数量这么多,朱三他们会很辛苦,然而通过几次交道打下来,刘昌郝也不是小气的人,必然多给一些抽解费。但不是抽解费,而是这个数量与这些费用,超出了之前在京城的预估,刘昌郝手中经济足不足?
刘昌郝拧眉苦思,若是限制数量,真心舍不得,这些接穗多是名种,虽然自己让李家代买大株,如姚黄、丝头黄、正宗魏紫这些名种能买得到?
或于自己培育,等到接头长大,所剪下来的枝条能做接穗,那得几年辰光?
虽然花销很大,然均摊到一个接头上,将接头死亡率计算进去,也不足二十文钱,与另个时空相比,这个成本高得出奇,然而花更贵得出奇。只要自己精心照料三四年,那怕淘汰出去的牡丹,一株也能售出近百文钱的价格。
还有一笔账,窍户的钱是固定的,无论弄来一万根接穗,还是十万根接穗,都是那么多钱,弄来的接穗越多,成本越低,弄来的接穗越少,成本越高。但这样一来,成本确实远超于自己预算,手中的经济不是紧张,而是弄不好都维持不了周转。
刘昌郝想了好一会才说:“三郎,汝选花枝须更严格,数量亦会降下。”
“行。”
朱三打开箱子。
几个人还是很细心的,因为有许多品种,朱三他们害怕弄混掉,于是将竹子一破为二,里面写上记号。如姚黄,在竹片里便写上“甲子”两个字。而且混得多的,混得少的,没有混的,也用大写的一二三四做了记号,一就没有混的,二是混得很少的,三次之,四是混得很严重的。
区别好了,两百根一捆,又怕触伤花枝,还刻意用布条子捆,将竹片置于布条内,再放到箱子湿沙土里。花枝不是芍药根,没有多重,所以窍是很方便的,一个大麻袋里装好几千根花枝。
然而为了保管,有箱子,还有湿沙土,携带就不方便了。
还有芍药根呢。
两人只好请李家内知(内知,相当于管家管事,年长者则称为宅老,鄙视与骂人则呼为客座儿)作保,租了两匹大马,两匹驮马背着箱子,自己骑的马后面还带着两包芍药根,以让两匹驮马减重,这才开始出发。
朱三说的不是辛苦,而是过税。
一路上有好几个场务。
各种牡丹虽然有的已经混掉,可不能再混掉,朱三也不会傻呼呼地标上姚黄魏紫,那不是姚黄,而是大喊着让各场务拿杀猪刀来放血。他用六十甲子替代了原来的花名,许多人也认了出来,有人想到了嫁接,同样讥笑朱三。有人没有想到嫁接,但还有芍药根呢,当药材征税。
这个理说不清,又不能傻呼呼的交过税,只好给一些好处费,少开朱钞,不好结账,得与刘昌郝说清楚。
整个过程比刘昌郝预想的要复杂一点,能动手脚的地方也更多。
比如窍户,基本上是给了四五贯钱,但朱三他们下去后,为了灵活机动以及刺激作用,窍的难度大,则会多一点,窍的难度小,则会少给一点,窍出来的花枝多,又会多给一点,窍出来的花枝少,又会少给一点。还有,几个园子离得不远,找一个窍户就行了。
芍药根的价格也不一,虽是必然,但容易动手脚。
过税以及其他。
说朱三他们绝对干净,那是不可能的,然而朱三说购买芍药根一斤只需92文钱,即便动了手脚,也不会太多。
水至清无鱼,所以刘昌郝说,于是将竹子一破为二,里面写上记号。如姚黄,在竹片里便写上“甲子”两个字。而且混得多的,混得少的,没有混的,也用大写的一二三四做了记号,一就没有混的,二是混得很少的,三次之,四是混得很严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