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高洁第1/3段
巧不巧的,刘昌郝送了一批鞭炮去京城,有好事的士子也在寻找鞭炮,找到了,却大失所望。原因也简单,如今流传出去的有一诗四词。诗便是那首《观书有感》,虽只有一首,却十分惊艳。
词一共是四首,特别是水调歌头,简单是光芒四射,刘昌郝随口念出的那两首小词,也随着苏姓青年之口流传出去,有讲究的老夫子直皱眉头,以为太过直白。其他人不管的,是有些直白,里面的味道却让人沉迷。或者这样说吧,在宋朝,是苏东坡的词影响力大,还是周邦彦的词影响大?
后来的人,有可能连周邦彦是谁都不清楚,实际在宋朝,周词影响力远比苏词影响力大。两首小令虽略有直白之嫌,却将婉约的意境做到了极致,因此一流传,没多久,整个京城的妓子都在传唱。
士子找到鞭炮,看到一诗一首,诗呢,只能说凑合,至少比前面几乎作品差远了,词却是一塌糊涂。
朱三他们还在替刘昌郝谈交易。
因为关注的人多,交易也容易谈了,短短数天之内,朱三他们连续追加了七百多贯契单,后面可能还会有不少契单。
朱三说到这里盯着刘昌郝:“刘有宁。”
“刘小郎,勿用呼字,有见外之嫌。”
“刘小郎,能否将除夕其令换掉?”
“吾是售鞭炮,非乃售令。”刘昌郝黑着脸说,但有什么区别呢,最终还不是为了嫌钱,于是他又说:“吾去房内,静思片刻。”
作诗作词比如写作文,也不容易的,想写好更不容易,如王安石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不知琢磨了多久。没有这回事,刘昌郝回房间,是从手机上找相关的诗词。
写元旦与除夕的诗词不少,写得好又热闹的,刘昌郝找了半天,还真未找到,还有许多也不符合他的年龄身份与阅历。
这苦逼的,俺只是卖个鞭炮。
继续找,无辄了,他只好将南宋吴文英的《祝英台近·除夜立春》搬了出来。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珠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刘昌郝改了一个字,原文是可怜千点吴霜,开封非吴地,于是改成珠,反正这首词写了一个梦境,意境朦胧神秘,刘昌郝自己认为用珠替代吴,霜成珠,一喻天气,二喻梦半醒未醒,吴霜虽有古风味道,珠霜却更传神。
吴文英名气更小,但这首词在诸除夕元旦诗词里,却能算得上翘楚之一,即便放在浩如海洋般的宋词里,也能称为一首优秀的作品,有不少词话里刻意点评过这首小令。
缺陷便是这首词氛围幽伤凄冷,不喜庆也不闹腾。
刘昌郝抄了下来,走到客厅,朱三讶然道:“如此便作好了?”
俺只是搬运工,能花多长时间?
“三郎,汝速去京城,将此令雕版,两版鞭炮吾皆做也。”
喜欢词的,那么就买印着这首词的鞭炮,喜欢热闹的,就买前面那首词的鞭炮,由你们选择。
“三郎,吾乃继续读书,亦要管理家务,时间有限,不便交流。”
“吾与阿娘喜静,亦不喜无聊之游学。”
“吾为家人经营之,然许多士子衣食无忧,若其天苏姓士子,若来吾村,不免费口舌解释一番。”
“故谁人问之,皆不得透露吾之底细,吾乡何处。”
朱三点头:“吾知道,汝生性高洁。”
高洁个鬼啊,我若有大苏的才华,不用他们问,我也会大摇大摆地走到京城,名气大,何尝不是一种保护。关键我只是一个文抄公,名不副实,一交流,往往就会原形毕露。名气越大,他反而越害怕。
实际这段时间刘昌郝一有空不emsp;喜欢词的,那么就买印着这首词的鞭炮,喜欢热闹的,就买前面那首词的鞭炮,由你们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