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风暴(下)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石公,能否提前透露京城消息?”刘昌郝拱手道。

  大约的,刘昌郝能想明白,不用说,肯定为了吴充郭逵的事,然而具体发生什么,刘昌郝真猜不出来,石得一能提前说,至少心里有一个准备。

  无需隐瞒,石得一说了大概的过程。

  石得一从高孔目嘴中得到真相后,没有为难高孔目,之前同样没有为难,两人是在一家私密茶楼里见面的。

  他带着高孔目的口供,立即回宫。

  赵顼大惊,连忙将王珪召进宫,让王珪看了高孔目的口供。

  老王当时心中大乐,难道这就是传说的躺赢?

  但他不敢表面出来,假装沉思。

  赵顼怒道:“当朝首相,三军主将,开封府尹,真行啊。”

  王安石下去,为什么赵顼先用吴充,后用王珪?

  先是王安石为何下去,各有各的说法,总之,王安石第二次拜相,了无新意……失去了利用价值。

  中间吕惠卿曾做了几个月的首相,但人品差,引起新旧两党同时的排斥,不过推出一个争议更大、敛财效果不大好的手实法。

  但王安石重新拜相,从民间到上层,积累了巨大的怨气,又失去利用价值,甚至在某些问题上,还与赵顼发生了争歧,加上王雱之死,王安石灰心,便同意了王安石辞相。

  之所以用吴充,是吴充表面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容易利用起来做挡箭牌,并且吴充又是文彦博、王安石的亲家,因此有了吴充挡在前面,能减少从朝堂到民间的争议。

  后来的王珪还是如此,直到赵顼临死,才陆续将章惇与蔡确提拨上位,以保护他的儿子以及变法的延续。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老王却坐稳了首相,一直到病死为止,岂能是史书里的三旨宰相?

  因此一听,便会意吴充这么干,犯了宋朝,至少犯了赵顼最大的忌讳。

  许仁书说此子当死,这时候老王不会顾刘昌郝会不会被吴充害死了,他迅速在心里面理清事情的轻重关系,说:“陛下,先召孙固进殿询问,纵是真,亦不能高调处执,可下诏书,将孙固调往密、秀、明某处,再将蔡确调为开封府尹。”

  密州、秀州、明州皆是宋朝比较富庶的大州,然而这三州皆有一个共同特点,位于海滨,远离朝堂与边境,虽富却没有多少甲兵,也很难与朝堂联系。偏偏这三州不差,孙固又确实犯了错,随便调往三州那一州,都不会引起争议,如此安排,便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之所以调蔡确,乃是之前吴充名声还行,加上是首相,朝堂许多大臣附从,只有蔡确表示了反对。

  但这句话是有深意的,为什么第一个提开封府尹的人选,万一有变,开封府尹是谁则会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一句话,便彻底将吴充踩死了。

  赵顼没有想这么多,他问:“蔡确愿意乎?”

  蔡确权知谏院兼判司农寺,知谏院有弹劾权,司农村有着财权,可谓是位高权重,别看开封府尹贵,两相对调,实际上蔡确还吃了一些亏。

  老王又踩了一句:“事急从权也。”

  赵顼便召孙固询问。

  孙固喟然长叹,这件事如何能隐秘呢,不可能的,而且他也气恼郭逵,吴充接到郭逵信已有好几天了,前线居然没有公开的奏疏上报朝廷。他只说了几句话。

  盗贼四起矣,乃太苛民之故。

  吴充以傔客托臣,臣带其傔客去刘梁村固有错矣,然没有歹心,否则臣不会带孔目官一道前往。

  郭逵滞留有误,乃是不知疟疾之理也,吴充与郭逵更不敢将几十万军民视为儿戏,否则不会有富良江大捷。

  吴充反对征南,臣亦反对征南,且看今年,若无征南,朝廷可以宽赋免税,便不sp; 蔡确权知谏院兼判司农寺,知谏院有弹劾权,司农村有着财权,可谓是位高权重,别看开封府尹贵,两相对调,实际上蔡确还吃了一些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