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刺史与州牧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父亲,如今天下大乱,朝中外戚掌权,中涓横行。我估计京师之地,早晚也将有变。父亲此去,不妨向天子求告,寻一个偏远之地立足。如此,无论局势如何变动,咱们都能进退自如,此万全之策,还望父亲三思。”

  刘璋算算时间,便鼓动刘焉主动外调,目标自然便是蜀中了。在现在这个时空中,四川僻处一隅,山高路险,自然算是偏远之地了。

  刘焉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沉吟起来。对于自己这个小儿子,他此刻早不拿着当小孩看待了。不说这次解蓟县之围的能耐,单只看他手下那帮文武,哪个不是经世之才?

  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拥护,自家这个小儿子,果然不负当日自己给他起了个“季玉”的表字,真是刘家最幼的美玉了。

  是以,对于此刻儿子的建议,刘焉怎会等闲视之?对于大汉当前的局势,老辣如他这般人物,又怎么可能没有想法?

  从刘璋那儿知道这次蓟县之围的真相,显然有人也是打着裂土而治的脑筋。自己身居九卿之首,号称清流领袖,真窝在京师之中,只怕算计自己的人,排队都能排到城门外。

  这时候,若能以汉室宗亲身份进言,谋求一个边鄙之地,远离战火争斗。不但可保一家平安,更能度势而动,果然是上上之策。

  至于说地处偏僻,虽然初期困难了些,但正因偏鄙,大可自行其事,等若国中之国,或进或退,自可游刃有余了。

  想到这儿,刘焉不由的微微点头,暗赞自家小子见识。面上愈发温和,沉吟一会儿,才看着刘璋道:“季玉此言有理。不过若是单只请调外地却还不够!为父准备上表朝廷,请去刺史而改为牧伯治州,你觉得如何?”

  刘璋一愣,随即大喜,自己可不是忘了这个茬儿了。历史上,好像正是自家老子搞出来的这一出。终于使得各地诸侯坐大,从而引发后来的三分天下。

  这原本州刺史一职,便像后世的军政分离。刺史只是负责民生州治之事,多为监察职责。对于军伍调配掌控,却是由中央控制。需要领兵之时,由中央加将军号才可。如刘璋现在,领涿郡太守,却还顶着一个破虏将军的称号,就是这个原因。

  而牧伯则不同,所谓牧伯也即州牧。州牧的权利比之刺史要大上许多,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所掌本州一切事务,均可按照需要自行调配,不必报请朝廷批示。遇重大事情,也可行先斩后奏之便。

  两汉时期,这两种制度更迭数次,并无一定之规。眼下,黄巾大乱,各地剿匪不利。虽然有中央朝廷不作为的因素,却也是刺史无调配军伍的权利,反应太慢所致。

  刘焉这会儿提出改刺史为州牧,正合时宜。事实上,按照史书记载,刘焉也正是以这个借口提出的改制,从而获得通过。

  至于说因而加速了汉朝的覆灭,倒也非刘焉当日本意。如果不进行这次改制,只怕后面接二连三的起义,没了各地州郡的自募军伍抵制,汉朝灭亡的还要快些。此时改州刺史为州牧,正是火烧眉毛,且顾眼下的策略。

  刘璋眉花眼笑,对着刘焉竖起大拇指笑道:“父亲高见!不愧为当今名士也!”

  刘焉一愣,哪想到这小子竟毫不掩饰的给自己戴高帽子,甚而有些调侃的意味。这般行为,却是不符君子父子之道的。

  只是俄尔却又失笑,貌似自家这小子一直就是古灵精怪,打小就没正理八百的遵守过什么规矩。好在大事上,却是从不糊涂,让刘焉很是安慰。

  微微摇头,也不理会刘璋笑的跟花般的神色,自顾沉吟一会儿又道:“至于请调之地,便是交州如何?”

  嗯?交州?

  刘璋不笑了,原本眯缝的俩眼登时瞪得溜圆。怎么可以是交州呢?我勒个去的,老爷子你往交州一猫,那我费劲心思安排的一切,岂不全都白费了?

  再说了,交州有啥好的啊?虽说在后世确实是最富裕的地方,可现在是东汉末年,是三国时代啊。这个时候的交州,简直就是荒芜瘴疠之地。不但没什么鱼米之乡,就是人口也是最少的。

  除了士燮一族所在的龙编地区有些汉人,再就是分布在穷山恶水里的土著了。刘焉花眼笑,对着刘焉竖起大拇指笑道:“父亲高见!不愧为当今名士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