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南下访贤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于是,嗯,羽者,毛也!雕羽太过文雅,不符合武人的身份,粗一些才更能体现武人的本分。最后,拔雕羽便改为了拔雕毛,再最后,就成了“拔屌毛”了。

  拔都为此大怒,再三抗议绝不接受。但是颜大爷和文二爷对自己想到的名字大为赞叹,洋洋得意。

  这名字即朗朗上口,还能起到打击拔都的效果,那自然是绝不肯改的。抗议无效,驳回!

  就这么的,拔都在他二人嘴中,便多出了这么一名儿。此刻,听到拔都接茬讥讽自己,文丑便脱口而出。

  刘璋在前面听的一呆,险险没直接栽下马来。自己手下这都些什么人啊?好歹自个儿也是大儒郑康成的小友,名声响亮的一代名士啊。这手下人却张口如此粗俗,若被人听去,岂不要笑掉大牙?

  哎哟,羞死了的说!摇头猛叹之余,想要回头教育教育这两人,只是目光落到那两张根本不知羞愧为何物的脸上,刘璋忽然感觉,跟这两人谈高雅,只怕多半就是鸡同鸭讲。

  这大热天的,还是少浪费点口水,这俩人,没的救了,随他们去吧。刘衙内满面悲忿,摇头叹息,深悔遇人不淑,污了自家清名。一路上每每想及,便是一阵的捶胸顿足。

  就这样,在后面三人的有一搭没一搭的争吵中,在刘衙内深深的郁闷中,终是进了扬州地界。

  向人一打听,张昭果然大名鼎鼎,极是好找。寻了个客栈,众人稍事梳洗,这才押着礼物前往张府拜访。

  在刘璋认为,这位张昭跟他那个哥哥一样,都是多次推了朝廷的征辟的。自己此番亲自前来,究竟能不能一次见到,或者见到了,能不能顺利将之请出山,真都是难说的很。

  说实话,他已然准备好了长期作战的心思。实在不行,就学学当年刘大耳朵的方式,来个三顾茅庐,不信打动不了这二张的心。

  只是没成想,到了张府门前,向门上报过自己的身份,不多会儿,张昭便满面惊喜的跑了出来。神态间,恭敬而热情,倒让刘璋大吃一惊。

  其实他哪里知道,这个时代的文人好多都是故作姿态而已。对事的态度,也是因人而异。

  朝廷征辟,那是明令天下的。推辞不受,固然是看不惯朝中黑暗,但借此抬高自己身价,也自是题中之义。

  而如今刘璋什么名声?大儒之友,枪神传人,堂堂汉室宗亲,广陵郡候,车骑将军,一州之牧伯,平定太平道大乱的盖世功臣。

  抛开中间那一串名头,单只一个大儒之小友,平定黄巾功臣的身份,若是张昭再拿捏作态的,那就不是清高,估计要被人大骂成狂妄了。

  张昭是什么身份?是文人。大儒郑玄那是什么身份?那是这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领袖!

  领袖都称呼人家刘璋小友,你张昭不过是江东一士,还敢跟人家端架子?传扬出去,天下文人铁定喷死你丫的。

  太平道作乱,天下震惊,社稷动荡。忠臣义士痛心疾首,恨不能以头抢地,表达心中的愤懑。至于那样会不会吓死那些无君无父之人不必多考究,但若是有人敢于对平定大乱的功臣无礼,可以预见,那帮狠人绝不会吝啬于对其人的口诛笔伐的。

  张昭是名士,名士都不傻!所以,应不应对方的招揽另说,这远迎恭敬的态度却是一定要做出来的。

  收下刘璋的礼物,自然好一通推辞。分宾主在正厅落座,刘璋很是真诚的提出请张昭出山的来意。

  张昭沉吟半响,久久不做回答。刘璋什么人啊?那精的简直就是千年狐狸变得。

  刚开始惊讶于张昭的热情,不过转瞬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道儿。自个人当年又是跑去拜郑玄为师,又是领军东征西讨的,不都是为了造势吗。有了势,有了名,也就是为了吸引更多准备好了长期作战的心思。实在不行,就学学当年刘大耳朵的方式,来个三顾茅庐,不信打动不了这二张的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