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关中之战(一)第2/3段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孙子兵法的这段话用来描述虎侯骑兵再恰当不过了。
一日破武威。
三日后破金城。
六日后破天水。
十日后破安定。
等李唐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虎侯大军已经把长安团团围住了。
此时的长安城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李唐的文武百官万万没想到谢天虎会来得这么快,他们还以为对方会循规蹈矩,先破洛阳王世充,然后再挥军西进。不曾想对方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来了个骑兵军团大迂回,跳过了王世充,直扑关中。
唐王又惊又怕,惊的是武威、金城、天水、安定四个重镇,竟然没有一个能挡住对方铁骑的进攻,甚至连只言片语的警讯都送不出来。怕的是差点长安就保不住了,还好今天是老将屈突通守城,他经验老到,发现远方天空飞鸟比平日多了许多,连忙关闭了城门,敲响了警钟,使得长安守军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才避免了敌军突然袭击。
李渊望着城下密密麻麻的敌军,冷汗直冒。
老将屈突通守城经验丰富,当年他还在隋朝为官时就善于守城,也是他一而再再而三阻挡住李渊进军关中的步伐。后来李渊实在是没办法,只能仗着兵多将广,派一部分人牵制住屈突通,而他自己绕道进入关中,才占领了长安,随后拿住屈突通及其部下的家眷,才使得屈突通所部军心溃败,其本人也力尽被擒,最后投降了李唐。
此时,老将屈突通满脸汗水的跑来:“启禀唐王,末将已经命人用木料石块堵死了城门洞,并派重兵看守,务必使得贼军内应无法里应外合。”
唐王好奇的问:“老将军如何得知贼军有内应,会行里应外合之策?”
屈突通自信满满的回答:“末将瞧得明白,城下谢贼的军队尽数是骑兵,所以才来得如此迅速,估计人数不下八万之众。不过让末将好奇的是,他们骑兵并没有带攻城器械,是如何攻克武威、金城、天水、安定四座城池的?思来想去,唯有早早派人潜入城去,待大军一到,行里应外合之举。”
“老将军句句在理,想来理应如此。那依将军之见,我军应该如何应对。”
“末将以为,我军精锐尽在函谷关一线,短时间内想要冲破数万敌军精骑,回救长安的风险极大。而长安守军严重不足,仅有一万五千余人,故请唐王下诏,让长安城内的关中子弟尽数上城助防。另外援军方面,二公子和李靖他们远在江陵鏖战,远水解不了近渴,只能派人去洛阳王世充部求救,让其火速来援,否则我军完蛋,下一个倒下的就是他。”
李渊点头认同,连忙按照屈突通的意思,一面号召关中子弟上城助防,一面派人去王世充部求援,希望对方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派援军到函谷关一线和自己的精锐部队汇合,然后再一起救援长安。
城下,谢天虎看着长安城高大的城墙外还有护城河,严密的布防,以及城楼上烧得滚烫冒烟的火油,暗自叹了口气,吩咐大军就地扎营,就地取材打造攻城器械。
虎侯军十数日间就拿下了唐军大部分地盘,自身伤亡微乎其微,士气高涨到了极点,连日行军作战的疲劳感也被忽略了,不少将士认为长安城不堪一击,可他们也不想想前面四城是怎么破的,一旦谢虎侯破城的法子行不通了,面对城高墙厚的长安城,缺少攻城器械的骑兵军团,那就是一场噩梦。
谢天虎把众多将领找来,商量对策。
杜如晦以前在长安当过官,知晓城里的一些情况,他思索片刻,站出来说:“启禀主公,长安城高墙厚,防御完善,其中瓮城就不好对付,加上老将屈突通善于守城,恐怕主公之前的破城之法行不通,得另寻办法。”
程咬金大大咧咧的插话:“我说老杜,长安城真的这么难打?儿郎们可是卯足了劲,准备一举攻下长安城的。”
杜如晦解释道:“程将军,我亦知道将士们速战速决的心情,可如果强攻,伤亡肯定不小。”
&emsp水、安定四座城池的?思来想去,唯有早早派人潜入城去,待大军一到,行里应外合之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