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杀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气氛有些沉闷,众人都不说话,过了一会,江澄缓缓开口道:“黄莺来消息说,那个贾瑜已经有所察觉,他很可能是皇帝派来接手调查我们的,各位,议一议吧。”

  此人年过半百,国字脸棱角分明,一身锦服,看起来颇有几分威严。

  汪句沉声道:“叔齐,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与其等他查到我们头上,不如先下手为强,送他们一家上路,来个死无对证。”

  马邦远笑呵呵道:“可使黄莺于茶水饭菜中下毒。”

  程浚否决道:“既然有所察觉,以此子之聪慧,必有所防备,此时下毒,殊为不智,依老夫之见,事情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立刻派人刺杀才是最好的选择。”

  陈培笑道:“子初言之有理,他们不是号称翁婿双探吗,再来个一起上路,绝对能传唱万世。”

  江澄目视黄洪、梁安和孙辅三人,三人互相对视一眼,纷纷点头同意,他们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时候是做不到独善其身的。

  江澄站起身道:“现在就动手,那人身边有两个高手,特别是那个使双剑的,还有一个使枪的,剩下那些亲卫不足为虑,速战速决,把他们一家都杀了,剩下的以后再说,对了,黄莺也不要留了,她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

  他们知道自己将来定会被皇帝清洗,但在此之前,他们还想反抗一下,有太上皇在背地里做靠山,而且在他们看来,景文帝的确不是那种杀伐果断的皇帝,一个文皇帝能有几分魄力和胆识?他们有和皇帝博弈的筹码。

  太上皇当年下了罪己诏,在全天下文人士子的口诛笔伐中被迫无奈禅位给景文帝,景文帝即位后,清除异己,任用亲贤,但依然有一些太上皇时期的老臣们不愿意放权,他们位高权重,景文帝觉得时机并不成熟,不宜过早撕破脸皮,只得暂时放任他们。

  除了那些老臣,最重要的还是这八家盐商,他们都是当年太上皇一手扶持起来的,有太上皇做靠山,他们和扬州府的官员们勾结在一起,目无王法,监守自盗,搬空了两淮的盐税,个个富可敌国。

  当年太祖在江南起兵时,得到前朝盐商的鼎力资助,依靠巨额的金银支撑,太祖招兵买马,扩充军备,聚甲十万,三五年后就称霸一方,自立为王,后来经过十余年的南征北战,终于一统天下,定都京城,建国为梁。

  太祖登基后,为了感谢他们,给这些盐商世家的家主都封了“金紫光禄大夫”和“银青光禄大夫”这样的文散官,并引做皇商,以做嘉赏。

  可一朝天子一朝臣,高祖登基后,为了把盐税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里,于是便寻了个错处,免了太祖时期盐商的差事和皇商身份,另调一批心腹接任。

  太上皇登基后如法炮制,把高祖时期的盐商们也纷纷罢免,于是这就成了国朝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他退位后景文帝自然也是这个打算,不把盐税彻底抓在自己手里,对他君临天下,建立远迈先祖的功勋没有什么好处,毕竟治国处处都需要银子,无数的银子,而全天下所有的皇商加起来都没有盐商富。

  和先皇们不一样,景文帝是太平时期即位的太平皇帝,边疆虽然不稳,但始终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他手上没有实打实的战功,其威望自然比不上前面在马背上搏杀出来的三帝,在文官中还好,因他仁政和勤政,倒也得到绝大多数文官的支持,但在武勋中的威望就有些不尽人意了。

  之前因为上官武功追封的事,武勋们在朝堂上当着他的面和监察御史破口大骂,甚至差点动了手,由此可见,他在武勋中威望并不高。

  缓解或者解决这一现状的办法很简单,首先要做的是把他即位这些年来亏欠的军饷全部补齐,再大肆犒赏三军,这样才能得到那些底层军士的效忠,所以他现在迫不及待的需要银子。

  然后要做的是扶持一批可以和贞元一脉武勋抗衡的新人,比如说隶属于开国一脉的贾瑜,贞元一脉是太上皇时期的老人,对他的认可和忠诚程度很低,上次在宫门口羞辱那名监察御史的几名武勋就属于这一脉。

  所以他很看好贾瑜,对他处处偏袒,希望他将来能成长为自己手上的一把尖刀,把这些腐肉一一的挖去,作为回报,他会给他足够高的爵位,并让他有一个好的下场和结局。

  还有一点,太祖当年依靠盐商起家,若不把这些盐商紧紧的抓在自己的手里,也许哪天这种事就会在他眼皮子底下再次上演,若是有人和盐商勾结在一起,意图谋反,得到他们的资助,哪怕是成事的可能性只有十之一二,也足矣让景文帝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所以他在即位时就下定决心,要尽早把太上皇时期的盐商都换成自己人,这样才能一劳永逸,根绝后患。

  太上皇时期的巡盐御史死后,景文帝立甲十万,三五年后就称霸一方,自立为王,后来经过十余年的南征北战,终于一统天下,定都京城,建国为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