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9 章 朱二爹纳军粮第1/4段
“哞——”
“当——啷——当——啷”
薄薄的黄铜打成了牛铃铛,随着黄牛悠扬的鸣叫声,在脖子上一晃一晃,发出了沉闷而又有节奏的铃响,放牛娃手里挥着小柳枝,挽起裤脚从田埂上走过,“二爹,吃饭去?”
“哦!浇完这垄地的!”
四五月里,天气已当热了,今年普遍雨水都少,便是一向多水的南方,都有不少小溪干得快露河床了,早元月里,买活军的报纸便宣布了今年的生产计划——若是往年,十分地能种六七分的水稻,但今年除了本来便近水的上等田地,还能种水稻以外,其余土地都被安排种了旱地物,土地贫瘠一些的种土豆,若是土地还不错的,便安排种耐旱的小麦,买活军还再三声明了必须去村长处领种子,否则若有旱情,自己私种的物绝收了,是要被抓到彬山去的!
买活军这里的活死人,几年下来已经习惯于跟随官府的安排种地了,不像是以往,村落和外界的联系近乎于无,买活军所占据的地方,必然都优先修路,有了路,村长、村会计,便时常地要去乡镇上开会,邮递员一周也会来送一次信——捎带着就做点货郎的生意,村的消息比之前要灵通了许多倍,而且这其中许多村,因买牛,通过扫盲班的考试,冬日便会去城里做活,从城里返回之,们的眼界比之前宽了,脑子比之前灵活了,也就更注意报纸上的消息了。
既然报纸上说,今年可能会旱,而且开年来的确没有怎么下雨,就连老农户也都是信服的,虔诚地跟随着买活军的安排,在一些距离水源较远的地方种上了土豆、麦子,到了三月里,又按照技术员的指导,在土豆垄的间隙中种上了玉米。
土豆这东西,除了延平府、长溪县之外,别处的买活军地方,已经种了有两三年了,本是菜来吃的,这东西种着不难,许多农家都自留种,当个玩意儿吃着。但这东西和买活军所有的新物一样,都存在‘种性退化’的问题,自留种到了第三年,收成便不好,因此也没有被广泛地种植。
今年大规模引种时,还是从上发下来的新良种,一个个圆溜溜的小蛋蛋被分成了小块,用草木灰涂了边,挖好坑栽下去——因今年可能有旱情,大家都紧张地时不时来看着,除除草、除除虫,等到芽尖冒出来了,这稍微松口气。
村里多人家都自己买了《土豆繁殖技术要点》来看,这种农用籍在本地卖得当的好,尤其是和新物有,就算再简朴的人家也舍得花钱会来,对着图和拼音反复地看,每天傍晚村闲唠嗑时,还有人带着过去讨论其中的疑难。
连种过几年的土豆都是如此,的确是新引入的玉米,那就更不要说了,大家都和祖宗一样地供着,听说延平府那里的农户,甚至不放技术员走,连晚上都派了人在口守着,给们烧艾草赶蚊子,平时也是扇风送水的,就巴不得技术员在自家村里待到秋收了,越发连玉米、土豆的收成和储藏都教了是最好。
自古以来,农们便仿佛天然地食古不化,是最胆小也最怕冒险的,但实际上农户的生活几乎每年都在冒险,随意的一个决策失误,都会使得今年欠收,而欠收就意味着家里要减员。若说要改易俗,那么们是极保守,但一旦说到安排生产,那再没有比农户们善于变通而又敢于尝鲜的了,虽然今年的气候不好,但农户们的情绪却不低,种完了这垄地,朱二爹挑着担子走到田边一片坡地下,担子刚一放,便听到众人议论着买活军的事情。
“要说六姐是仙人菩萨呢?竟能预测旱涝的,早三月里便说了今年可能不太会下雨,也不知这是怎么知道的——这种粮可得提前一年备上,难道去年便猜到了吗?”
其实到了三月,今年的雨水少已经几乎是定局了,任谁都是能看出来的,但问题是,谁家也不会白白地留着够这么几十万农户用的土豆种粮,只白存着,按照技术员口中的说,从脱毒的第一代微型种子,再到第二代原种,最到发放到手的第三代良种,这里需要的时间至少是半年,而且种粮也是物,没人在秋天育种的,因此买活军只能是去年提前育种——六姐早料到了今年会干旱!
哪怕再没有别的好处,光这一条,谁家农户不死心塌地跟着六姐干?不说别的,就说今年,若没备了别的种,只能硬着皮种稻子,那各家争水都得闹出人命来,那时候红着眼,争的不是水,是命!是活下去的口粮!是全家人的团圆!
就算河里的水还够分的,各村之间,村里各户之间打不起来,可只要比往年水位低得多了一些,无引水漫灌,那就只能派人去没日没夜的踩水车,真踩得吐血,累死人的都有,农户便是如此,了保证一口吃的,只能搏命去做,能有今年这样安宁?照旧的日出而、日落而息,任凭天不下雨,我心里定定,再不用给雨神献祭什么童男童女——其实心里要说有多信呢?也是没有的,只是往年这时候实在是太着急,仿佛自家自村做了极痛苦的割舍,预先代价付掉了,老天爷便能垂怜下雨,好像是完成了交易……病急乱投医罢了!
买活军这里,别说搞活祭了,连礼拜六姐都是不许可的,再说了,人们也永远都不会走投无路到那份上——大不了就进城做工去呗,大活人还能被一口吃的憋死了?再大不了,不要钱了,只管饭,行不行?
当然,这些农户们是不会着,如果买活军治下普遍欠收,们还有没有余粮的。这几年的好日子让们多少都有些轻狂了,竟能说出‘大活人还能被一口吃的憋死’这样的话来,不过,到底日子是比以前好过得多,家家户户的存粮也让们有了这个底气。尤其是泉村这里,几乎家家都有牛,们对日子是当满意的,便是连家家户户开始给女娘分田,也没在村中激起什么怨言,更有多老人夸口着这样做的好处——“儿女都在身边,女儿也不远嫁,招个上婿,一样孝敬,这是福呢!”
这些上女婿多都是外地来的流,有些是冬日被买活军安排到泉村来做活,填补泉村人进城去做活留下的农田空缺,因勤劳肯干,受到了老人家的赏识,便在本地扎根了,还有些是邻村来的汉子,因泉村的女娘有田,而们村的女娘没有,所以们就选择了自己的那块份额田迁移到泉村来。这样快泉村自己的地就都被开垦了出来,一年间多了一百多口人,俨然是非常繁华,甚至隐隐有了点小镇的味道。
受到泉村的刺激,隔壁的刘家村快也宣布了,不再是各家听凭自愿,而是给女娘确田,否则们村的女娘都要积极地嫁到泉村去了,刘家村将越来越势弱,将来说不准要被泉村吞。
就是现在,两村的土地也都接壤了,朱二爹做完活,扯下褂子擦了一汗,拖着步子往山上走了大约五六分钟,便看到一株大柏树下,零零星星已坐了七八个人,都是附近的农来歇晌的,其中刘家村、泉村的人都有。
含糊地打了个招呼,到柏树下的井边上去,那里已有人打了一桶水,一个葫芦瓢漂在上面,朱二爹舀起水来,不敢浇身子,怕受寒了,只先洗了手,汗都歇了,方咕咚咕咚喝代价付掉了,老天爷便能垂怜下雨,好像是完成了交易……病急乱投医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