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 地覆第3/4段
要是没有眼前这几个人
要是没有他们
“皇上,三思而后行。”比起燕亲王的面如冷霜,杨霖虽心中怒气难遏,面上却镇定如常。他以眼神制止了季英开口,自己则道,“眼下紧要的是尽快夺回盛京,拿下逆臣,否则迟则生变。”
最后四个字被他咬得颇重,当即拉回了魏帝的注意,“此话何意?”
“臣的意思是,再拖延下去,盛京便要多出一个皇帝了。”
此话一出,帐内一片哗然!
魏帝一掌拍上案牍,怒喝,“不过占一城罢,他还敢称帝不成?!”
“为何不敢?”杨霖面不改色,“对方不仅敢,还会很快付诸行动。唯有尽快昭告天下,才敢谓之为名正言顺,才敢与皇上您分庭抗礼。”
“放肆!!”
魏帝大怒,也不知是在斥杨霖胆大直言,还是震怒于季珪敢与他分而治之。
帐中安静极了。好一会,杨霖才继续道,“臣等皆知,皇上向来仁厚礼贤、睿智通达,而镇北王府世代忠良,您万不会于此时杀良将而令仇者快。郡王爷年轻气盛,说话办事多莽勇意气,皇上何必与小辈计较?”
说着,他悄然朝季景西使了个眼色。后者梗着那口气不动,但到底意气之争比不得袁铮的生死,脑中百转千念,实则不过须臾,能屈能伸的临安郡王便二话不说撩起衣摆,扑通跪下,“侄儿方才心直口快,气着皇伯父了,还请皇伯父息怒。”
“请皇兄息怒。”季英跟着拱手。
魏帝看着这父子俩,又看了看淡定自如的杨霖,许久不言。
被杨霖这一顶又一顶高帽戴下来,魏帝便意识到自己是杀不得袁铮了,但他咽不下这口气!他怎能甘心!他甚至想,干脆趁此机会将他们一并治罪算了!袁家,燕亲王府,信国公府,这一个个眼中钉,都去死好了。
“皇上。”杨霖再次出声规劝。
魏帝仍是不动。
杨霖能做的都做了,有些话他不能再说,只能望向一旁的陆鸿。后者权衡许久,还是站了出来。
“臣以为,袁将军罪不至死,但失察之责不可逃,至于如何问责,且待以后细查。眼下河阳王那厢拖延不得,不如让他暂且戴罪立功。”
老丈人一表态,五皇子季琤长舒一口气,连忙跟着敲起边鼓。其余诸如兵部尚书等与袁家向来交好的也赶忙跟着应和圆场。
袁家这些年尽管不在京中,战功战绩却是实打实,在军中的威势是真正靠鲜血堆出来的,但凡良心之辈,都不愿见功臣鸟尽弓藏。尤其,那位临安郡王态度之坚决人所共见,想开口继续打压的,也要想想,倘若此番没拉下季景西,恐怕待他回过神,死的便是他们了。
季珏几不可闻地一叹,朝几个心腹轻轻摇头。几人接收到主子的意思,也默默出列劝阻起来。
魏帝心中越发恼怒,却也明白时机已过,只能松了口。
袁铮的“死罪”就这样不了了之,议事的主题回到了正轨。
正如先前季英猜测的,众人对季珪造反之举虽义愤填膺,却远不至于如临大敌,毕竟无论纸面实力还是眼下能调动的兵力,季珪都远不及魏帝这个正牌皇帝。打不打,如何打,何时打,众人讨论得极为顺利,争议的焦点毫无疑问落在了“谁牵头”这件事上。
众臣分成三派,以季琤、季珏和季景西分别为首,各执一词,少部分中立者则保持着沉默。老皇帝居中观战,心中亦在不断权衡,目光不断扫过三人,看似运筹帷幄老谋深算,实则心思早已飞至他处。
是的,魏帝在走神。
他没忘记军报中还写了国师温子青生死不明一事。事实上当魏帝从震怒中回神,首要想到的便是这件事。如今帐中正激烈讨论的臣子们恐怕都想不到,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真正最关心的不是盛京城,不是百姓,不是季珪发动宫变,而是温子青的生死,是国师塔八层那七七四十九盏以他之血供养的命灯。
“国师安危乃重中之重。”魏帝不由打断众尽快昭告天下,才敢谓之为名正言顺,才敢与皇上您分庭抗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