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落樱苑情话第1/3段
临梓多山水,景色秀美,常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到此游历。荆山位于临梓的西南处,距离临梓城不过四十里。其山雄峻,峰峦秀美,山中多有古树老藤,老藤附于险岩之上,坠于峭壁之间。半山处有一块巨大的光滑石岩,石岩之上有溪水顺岩而下。每每朝阳复出之时,光照于此都会反射出七彩光芒,故称佛光岩。
由佛光岩再往上行至一段路便有一寺庙。此庙宇并非如寻常寺庙一般建于平整之地,木制的寺庙建于山崖缝隙之间。彩绘的山门倚崖壁而建,天然地圈出一块静修之地。崖洞内供奉着一尊泥塑金身观世音菩萨,菩萨法相庄严,普渡众生的一双法眼,透过山门慈爱地望向临梓城。
荆山脚下有河,称之南河。是天水分流而出,自西向东经临梓城汇于震云大泽,然后猛然转向正南,重入天水。
震云大泽处便是樊骊,樊骊因山而得名。因山中岩石多是黑色,樊骊山又称黑山。樊骊山多是松柏之类树木,古树参天,巨大的树冠遮蔽了大半的日光,常年有雾气缭绕在山中,远远望去就如一位黑甲巨神站立在临梓城旁。
樊骊山下,云泽浅滩前有处平地。一座坚固地营寨便建在了这处平地之上。一面武威军大旗此时正插在寨门的箭楼之上,锦缎的旗面在劲风的撕扯下绷得笔直,发出了“砰砰”的声音。
武威军的营寨建立在此处,云骧将军郑习凛是有多方考虑的。首先,此地相距临梓城不远,在临梓的东南侧,可协助城内守军驻守临梓城东门。同时也可以使处于西北方位的并州府军和临梓守军与武威军保持三角钳制之态,一同抵抗北狄左路军的攻击。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另一方面,如果北狄左路军,想越过临梓城直接向南进犯到天水,武威军现在的位置,正是这条路线的必经之地。再一个原因,就是南河流经于此汇入云泽,恰在此处水流放缓,河道变浅,行军驻营非常需要干净水源,这里是最好的水源地。
还有一个让郑习凛无法说出口的原因,那就是正因为河浅水缓,只需扬鞭策马,便可通过河道进入樊骊山。樊骊山中有处山谷,易守难攻,山谷尽处有条小路,可直达黎泽。如果武威军真的敌不过北狄,也可先退到山谷里,再做决定。
中军大帐里,郑习凛伏在大帐中央的书台上,正认真地看着行军图,大帐的门帘被掀开,一位身高大约七尺的武将急步走了近来。
“父亲,我怎么觉得并州府军有些不对头。”来人是郑习凛的大儿子,也是太子世宸的亲舅父郑烁,
老人抬起了头,用略有狐疑的神情望着自己的儿子。
自己的这个儿子勇猛有余,就是在谋略处还尚差些。本来这次带兵是定下郑烁为将的,但老将军还是到皇帝康睿面前主动请战。并不是老人不舍得放掉权力,实在是战事重大,他太不放心了。
“有什么问题”郑习凛直起了身子。
“父亲,本来并州府军建营在临梓城的西北。不知为何今日凌晨拔营而出向荆山靠去,难道他们要驻荆山?”郑烁边说边走到大帐右侧的一个木方台边,取了茶壶,倒了一盏茶来到郑习凛身旁。
老人接过茶盏,饮了一口,皱着眉说道:“荆山,为何要落营在那里,虽然荆山对着的是临梓城的西门,但距离尚远且过于靠后了。这样我们三家就在一条线上了,无法相互照应。”
“谁允许他们擅自改变驻地的位置?备马,我们去看看。”郑习凛的脸上起了寒意,有着刀疤的那条眉毛抖动了一下,眼中现出了厉光。
临梓算是位于并州和云州的交汇处,原属并州府辖制,后北境战乱,临梓城又处于一个战略重镇的位置,因此朝廷便将临梓划给了云州统辖,以便兵力统一部署。
朝廷调静王康世华领兵守城,徐清砚本并不太同意的。因为静王为人淳厚,待人友善,没有统兵之人的强悍狠辣之心。而临梓城周围的兵力又分两属,所以徐清砚并不想让他去。但太子统领战事,兵部的调令文书也早已送达。无奈之下,徐清砚只好多派了些有勇有谋的悍将,跟随康世华一起来到了临梓城。
此时城中少了往日的喧闹与繁华,即将到来的战事让许多百姓和商家纷纷离开。<去,难道他们要驻荆山?”郑烁边说边走到大帐右侧的一个木方台边,取了茶壶,倒了一盏茶来到郑习凛身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