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文臣的风骨第2/3段
唐渊抬起头来,眼中有些潮湿,但声音依旧坚定道:“陛下,北境胜败未定。况且潼沵之敌不过两万,还尚未渡过天水。据臣所闻,城中的兵马与城外骁骑营,合计尚有数万人,就算两万北狄军临城,我们也是可以战的。”
唐渊抬眼望着御案后的皇帝,眼中满是期盼的神色继续道:“陛下,只要我们撑下去,北境的将士就会有信心打下去,卫朝的百姓就会跟着我们打下去。臣相信徐贼,不,是徐将军,他会胜,北境云州军会胜。陛下,如若迎敌,臣虽是文人,但也可登墙守城,即便身死也绝不会退却一步。”
唐渊再次将头磕在了地面上,鲜血已经染红了他的前额。
靖德帝康睿从殿上的争论开始便没有说过一句话,望着殿内的这些大臣,他那更加消瘦的面容上没有一丝表情,只有眉头处的川字纹从未舒展过。
唐渊的话的确激了他的性子,是那句仓皇南逃的话让他的眉弓一抖。
康睿应算是马上皇帝了,从他为怀王时便领着众多将领东征西讨,即便是承了帝位后也领军征战数次。在他的记忆里,自己从未逃过,如果真的算逃的话,也是在北境固县一役。那次自己受伤昏迷,被徐镇翊父子拼死救回。也是那次徐镇翊的二儿子战死沙场,尸骨无存,每想到此事康睿都心痛不已。
因此,康睿从不认为自己是个懦弱的皇帝。这一个逃字,这一句仓皇而逃,确实让他有些恼怒,恼怒地想发笑。
望着殿下跪着的唐渊,康睿有些动容。素日里,身为御史的唐渊为人公正,克己奉公,康睿较为看重。可就是在徐家的事情上,唐渊是寻找一切时机想将徐家治罪。
康睿知道原因,但他对于那个原因既有情也有恨。因此唐渊也便一直没有得到另任,一直在御史大夫的位置做了许多年。而今日的唐渊,作为一个文臣,竟然如武将一般说出如此慷慨激扬的陈词。让康睿不由地忆起了徐镇翊,忆起了那个既念又恨的都威将军,还有那些众多战死疆场的将士们。
当年,这些将军们与自己一起征战四方,豪情万丈,何时怕过。即便是处于绝境,也是淡然处之含笑赴死。
康睿没有想到唐渊也会有如此风骨,不由地将眉头的川字纹舒展开,轻轻地点了点头说道:“好了,众位卿家的谏言朕也清楚了,御史大夫平身吧。”说完,康睿撇了一眼御案下站立的刘内侍。
躬身侧立的刘内侍立即会意,躬身退出殿外,命人唤太医去了。
康睿将坐在宽大龙椅的身子正了正,继续道:“如何应对,朕自有适量。命,骁骑营前移五里,做好迎防。命,武卫营即刻出城,驻扎城外西北十里处,与骁骑营做犄角策应。命,羽林军率各府衙兵卒驻守四门。命,太子世宸与朕一起统辖军务。命,御史大夫唐渊统领各司衙门,居中调配各处军需。”
几道皇命发出,康睿站起身来,肃容厉声道:“朕意已决,誓死迎敌。自今日起,胆敢再议南迁者,诛杀九族。”
言毕,靖德帝康睿拂袖离去。
翊坤宫
此时,每一名宫中的奴仆都小心翼翼地做着自己的差事。并非是他们惧怕什么,而是因为皇后娘娘正在忧伤流泪。自从传来临梓城被围的消息,柳皇后的眼泪就再也没停过。
她不愿意在皇帝康睿的面前流泪,那是怕让皇帝更加忧心。她也不愿意在其他嫔妃的面前流泪,因为自己的泪水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安慰,况且自己也不需要她们的安慰。
静王康世华的安危,一直让她这个做皇后的仓皇而逃,确实让他有些恼怒,恼怒地想发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