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亦静亦动第1/4段
天色将明,宫门外等待早朝的文武大臣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闲谈着。近来朝中变故众多,有的人似乎看得明白,有的人恰也装着糊涂,但不管是真明白还是假糊涂,彼此之间都是相谈甚欢,摇头叹息与应首赞许之声比比皆是。
“王大人,许大人,听说了吗?那郑家父子前几日围困青华隘口了,说是打了一日没攻下。”一名文官服饰的人与身侧两名官员闲聊着。
两名官员中的一人点头道:“倒是听说了,不过好像没打起来,说是被陈令功给劝退了。”
另一人闻言,轻哼道:“哼,劝退?陈令功本就是老武威军出身,也是太子一党的,鬼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说不定也有二心呢。”
“可别乱说,这个时候乱说话真会……”
挑起由头的文官没有将口中的话继续说下去,只是用手在颈项处比划了一下,其他两人见状也知趣地瞬间收了声。
兵部尚书萧圣平也在人群之中,只是官阶的原因站于前列。他并未与人闲谈,只是一个人默默地站在那里,似乎是在想着什么事情。
萧圣平的身后是新任户部尚书丛明德,与丛明德并排站立之人,则是刚刚接替徐清臣吏部尚书一职的柳平。
这柳平的出身倒也不凡,是前朝大学士柳方颜的四子,当朝皇后柳梓嫣的胞弟。柳平原任职礼部侍郎,徐清臣升为丞相后,皇帝一道圣旨颁下,柳平也便移了办差之所,蒙恩掌了吏部的大权。
柳平虽属外戚,但为人严谨,不苟言谈。与之不熟识的,总会觉他有一种倚势孤傲之态。故此,在朝中与他交往的官员甚少。
可偏偏这丛明德与他相熟,两人少时便在同一个私塾修学,经常一同玩耍。虽然后来丛明德投在了周博玄的门下,可周柳两家关系不远,因此两人的关系也并未生疏。
丛明德原本就是户部侍郎,户部尚书王崇辞了官后,丛明德也依圣意接管了户部。
“丛兄,昨日我听说调往虎跃关的军需出了些岔子,问题大吗?有什么需要我的吗?”丛明德年长柳平一岁,所以柳平多以兄长称之。
丛明德闻言,咧了咧嘴角,摇头道:“可不是嘛,都要愁死为兄了。那些军粮本是要从安平调出的,可不知为何,安平竟说夏粮欠收,一时无法凑足,我已派人前往询查了。”
柳平皱眉道:“这可是要紧的,千万别耽搁了。不过那西境本也有粮的,为何不从当地补些?”
丛明德左右轻顾了一下,低声道:“贤弟,你有所不知,那西境产粮之地就在凤原,最多之所恰在焦野。你说怎么补?找谁补呀?”
柳平闻言,吃惊道:“如此说,要是不尽快解决了凤原一事,那西境的粮源都会出问题呀。”
丛明德无奈地点了点头道:“是呀,虎跃关的那点东西是小事,整个溍集需要的才是大事呀,要是全靠咱们与安平送,真就会出大事的。”
柳平没有再接话,只是与丛明德对望了一眼,彼此在暗自叹息中无奈地摇了摇头。
柳平与丛明德的无心之谈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或许那些人即便是听到了也不愿多做打听,事不关己便是无责,没有人愿意揽上一身的烦事。
可兵部尚书萧圣平不同,他听到了,入心了,也就开口问询了:“丛大人,适才听两位谈及军粮一事,不知究竟差了多少?”
萧圣平的问询是有理由的,他是兵部尚书,虽不掌兵,但军力调动是要有兵部文书的。故此,军需配给也便与兵部相关连了。
萧圣平是老臣,也是皇帝身边的近臣,丛明德见其问话,赶忙执礼道:“回萧大人,安平方面报称只能出所需的三成,剩下的尚要更多时日筹集。”
萧圣平皱眉道:“三成?不够四万兵马撑月余的,这如何可以?”
丛明德亦是苦脸道:“是呀,萧大人,下官也正发愁呢。”
萧圣平转眼望着柳平道:“柳大人也帮想些法子,以吏部之名督促安平地方属官多尽心尽力些。”
柳平闻言,躬身执礼道:“请萧大人放心,吏部定会下命督促的。”
位于皇城正南的光华殿是靖德帝康睿的寝殿,退了早朝的康睿并没有如往常一般回到御书房中,而是乘辇到了光华殿。
此刻,光华殿后的泓清园中,康睿正信步地走在九曲白玉石桥上,其身上松散的素白对襟轻衣由一根明黄的丝绦揽着,在阳光下、微风中显得极为地洒脱飘逸。
竟差了多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