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105 客户是郭芙十一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蒙古大军经过一段日子游击队的骚扰,军队大量减员。不过本就基数大,即便伤亡惨重,三十万人中还剩了二十多万,人数上完爆襄阳守军。蒙古人被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弄得火冒三丈,早就憋着气要在攻城战中释放出来,冰冷的杀气如同乌云罩顶压到襄阳城头。

  襄阳城内,军民们全部行动起来,为大战做准备。前几日因为游击队胜利的开心心情消失了,感觉到了巨大压力,每个人的心里都沉甸甸的。他们埋头做着准备工作,尽量不去想战争与后果。

  蒙古大军黑压压地兵临城下,杨过站在城头,却看不到一丝紧张。

  “你似乎胸有成竹?”郭莲站在杨过的身边。

  杨过扫了她一眼:“你还不是一样。据说你前两天招了一大批工匠,做了一些有趣的玩意儿?”

  郭莲听到杨过提起她制作的东西,忍不住郁卒,认识到自己穿的是书,不是正史。历史上火器早就在战争中出现,特别是两宋时期,火器展很快。据《宋史?兵记》记载,公元97o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荐火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缚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镞射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约在宋仁宗时期,火箭已成为军队中的必备兵器。《武经总要》正式列载了火箭、火药鞭箭的形制及绘图,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火箭图。公元1126年,李纲守东京汴梁时,就是用霹雳炮击退了围攻的金兵。金与北宋不断生的战争,使火器进一步得到改进。南宋时出现了管状火器,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陈规明了火枪。火枪由长竹竿做成,先把火药装在竹竿内,作战时点燃火药喷向敌军。陈规守安德时就用了“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火枪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管型火器,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管型火器。”曾广庆说。“管型火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火器制造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管型火器的使用,克服了此前使用抛石机抛掷火药团时不准确、易伤及射手等诸多缺陷。”到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寿春府(今安徽省寿县)军民明了用粗竹筒制作而成的突火枪。与喷射火焰烧人的火枪不同。突火枪内装有“子窠”,火药点燃后会产生强大的气体压力,最终把“子窠”射出去打向目标。“子窠”就是原始的子弹。突火枪的出现无疑是火器展的又一重大进步。

  以上足以说明宋朝的时候,火器是多么的达,可惜在这个书中的世界里。郭莲几乎没有看到火器的影子,前两天找工匠,浪费了许多口水,才让他们制作出简易的古代手榴弹。为了这些手榴弹,她可是几天几夜都没有合眼了。

  希望这些手榴弹能够挥震撼敌人的巨大作用,否则她死不瞑目。请下载app爱阅app最新内容

  “你应该让人再里面加点儿毒药,效果才更好。”赵朔雪走了过来。

  郭莲惊:“你知道我做的那是什么?”

  赵朔雪:“元军攻打金过南京(今开封)时,金兵守城时用了一种叫震天雷的火器。《金史》卷一百一十三记载:‘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围半亩以上,火点着甲铁,皆透。’”

  说完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这个身体里面有着跟你来自的时代许多相同的记忆。”

  郭莲想直接跪了:这就是有无神仙关照的差距啊!

  擂鼓声惊天动地,蒙古人吹响了进攻的号角,配合着震天的喊杀声,蒙古人冲向襄阳城。

  6无双目光灼灼地注视着下方,口里嘀咕着:“一、二、三。倒!”

  蒙古人如同割麦子一样,一片一片地跌入襄阳军民早就挖好的陷阱里面。陷阱下面倒竖着削尖的竹片和尖锐的石头,蒙古士兵跌进坑中大多被穿了个通透,活命的机会很少。这一下子就消灭了几千蒙古兵。蒙古士兵的士气收到了打击。军中高层下了退后者诛杀的死命令,用身体填满陷阱,众人带着大部队冲到了城墙下面。

  迎接他们的是一轮又一轮的箭雨。襄阳城内的箭矢数量储备不多,黄蓉让工匠用木头和竹子制作了许多简易的箭矢,虽然杀伤立不如标准的弓箭,但这些箭矢的箭头上都涂上了麻药和毒药。中箭后的蒙古士兵将再也无法战斗。

  无法突破箭雨,蒙古的将军立刻让士兵退后,将投石机推到队伍前方。一块一块的大石头被投向城头。黄蓉早有应对措施,一声令下,襄阳城头张开竹子编成的篱笆墙。江汉流域最多竹子,一般居民家中多用竹子做个篱笆圈住自家院子。这些竹篱笆的间隔十分稠密,尤其襄阳城的居民,十之**,都有竹篱笆。两天前,黄蓉就在郭莲的提醒下下令征用了这些竹篱笆。

  轰隆隆,连声大响,几百架投石机的铁杆连连翻动,刹那间,灰尘滚滚,无数大小石块,直飞城头,真个好比石破天惊、山崩地裂。然,襄阳守军毫不害怕,从容地张开竹篱笆,阳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