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个人的舞台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没过多久,国际笔会的主席约翰高尔斯华绥微笑着走上前台,直接宣布中国正式成为国际笔会的一员,中国笔会中心成立了。

  林子轩是中国笔会中心的主席,徐至摩是秘书长。郁达浮是理事。

  包括蔡元赔、胡拾、郭沫偌、周作仁等人成为国际笔会的成员。

  这份名单在国内就已经定好,蔡元赔和胡拾推掉了主席的职务,认为林子轩在西方文坛有影响力,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徐至摩颇为激动。站起身和林子轩两人拥抱,嘴里说着什么,好像是一诗。

  很多国家的作家过来祝贺,场面非常热闹。

  事后,林子轩接过国际笔会颁的证明文件,和高尔斯华绥交谈一番。

  这次的投票中国以微弱的优势取得了成功。有不少国家的代表最终改变了主意,也是历届国际笔会大会投弃权票最多的一次。

  英国媒体对此做了详细的报道,林子轩演讲的全文也刊登在《泰晤士报》上。

  英国记者惊呼这是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的开端,一个古老的国家出了自己的吼声。

  消息很快传到国内,国内媒体一片沸腾。

  这件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林子轩带着中国各家出版社离开上海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到会在英国遭遇到各国的抨击,中国媒体普遍带着乐观的心态。

  然而,通过电报从英国传来的消息却是局势堪忧。

  苏联的强大压力,世界上著名作家的反对,那些作家在中国媒体看来都是大人物,有不少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就算是邀请人家来中国人家都不愿意。

  有人担心,也有人幸灾乐祸,还有人埋怨林子轩,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版《1984》。

  在国内各种言论层出不穷,媒体分成两派,一派力挺林子轩。

  还有一派唱衰林子轩,认为林子轩在中国嚣张惯了,这次面对世界文坛的大人物,也该受受教训了,苏联是那么好得罪的。

  在林子轩三人费劲心力扭转局面的时候,在国内仍然遭遇诋毁。

  悲哀的是,无论怎么争吵,这只是中国内部的声音,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影响力。

  当中国加入国际笔会的消息传到中国,那些人不可避免的又被打脸了。

  通过电报,林子轩对国内的舆论有所了解,不过他并没有在意。

  如果这次没有成功加入国际笔会,回国后肯定会被冷嘲热讽,他早已习惯了中国的舆论环境,对成功者送上花环,对失败者落井下石。

  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的打脸,才能让那些人闭上嘴。

  国际笔会还有一项工作,那就是推荐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他们这次推荐了三个人。

  分别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法国作家亨利伯格森和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

  然而,还有很多人具有奖的获得者,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