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被人惦记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听的这番话,邓廷桢才意识到自己将国债行想的太简单了,没有元奇银行这等垄断一地一省之钱行的庞然大物,朝廷国债根本就行不下去,一盘散沙的票号钱庄根本无法承揽国债的行。八一中√文网WwW.1W.Co

  伍秉鉴却是嫌易知足说的不够直接明白,沉声道:“知足的意思是承揽国债的行,非元奇银行不可?能否详细说说。”

  易知足瞥了邓廷桢一眼,朝廷对元奇银行争议极大,足见朝廷有不少人对行国债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是他们对国债不太了解而已,这个争议关系到元奇银行的生死,须得说全面一点。

  梳理了下思绪,他才开口道:“行国债,无损朝廷威仪,无碍朝廷颜面,自圣祖世宗以来,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继而又摊丁入地,朝廷岁入几成定数,遭遇特殊情形,或兴兵或赈灾或大型工程建设,必然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此等情形之下,不变相加赋,不嫁祸于民,而是行国债,这是体恤民生,爱惜百姓之举,不仅无损朝廷威仪,无碍朝廷颜面,反而更能凝聚民心。

  行国债,实则是利国利民之举,朝廷能通过国债的行缓解财政压力,百姓能通过购买国债获得不菲的利息,即便是升斗小民亦能从中获益,还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购买了国债的百姓与朝廷休戚相关,会更为拥戴朝廷。”

  听到这里,邓廷桢捻着长须微微颌,这小子不简单,有体恤民生,爱惜百姓,利国利民这三条,不仅打消了朝廷对行国债的顾虑,还能堵住不少人的嘴。

  “行国债,益处良多,但却必须借助一定的渠道才能行。”易知足稍稍顿了顿,接着道:“简单点说,就是必须借助资金实力雄厚,拥有众多分号,具有良好的金融信用,不会轻易倒闭的钱庄银号来行。

  因为百姓购买国债债券先不是考虑朝廷有没有信用,而是要先考虑销售国债债券的钱庄有没有信用,会不会在国债债券到期之前倒闭。

  譬如说,广州西关一商贾在西关泰昌钱庄买了一百元的三年期国债债券,三年还没到期,泰昌钱庄倒闭了,他手头的一百元国债债券到哪里去兑现?不可能去找地方官府,去其他钱庄?非是本店销售的债券,钱庄一般不会给他兑现,就算会兑现,也必然是打折,别说获得利息,还有亏本的可能。”

  经他如此一说,邓廷桢登时明白的不能再明白,换句话说,老百姓买国债,不是相信朝廷,而是相信钱庄,数以百万计的国债行,唯有元奇这等实力雄厚,信誉卓著,不容易倒闭关门的大钱庄才能帮助朝廷行国债。

  顿了顿,易知足接着道:“大清票号钱庄多如牛毛,但大多本钱不过一万至数万,本钱上十万的已是鲜见,本小就经不起波折,抗不住风险,容易倒闭,而百姓购买国债,是图安全,图稳定的收益,自然没人愿意冒风险去一般的票号钱庄购买国债。

  元奇银行则不然,垄断广东一省钱行的元奇,分行遍及广东各府县乡镇,有着完善的销售渠道,雄厚的资金,良好的金融信用,也不可能轻易倒闭,百姓对元奇放心,才敢放心的从元奇购买国债债券。

  再则,行国债,行渠道的好坏直接关乎行规模的大小,元奇承揽国债行,可以将国债直接下到乡镇一级,这是其他票号钱庄所不能比的,虽不敢说承揽国债行,非元奇不可,但大规模行国债,还真只有元奇有能力承揽。”

  “如此一说,本督心里也就有底了。”邓廷桢含笑道:“不知西洋各国是否也行国债?”

  易知足点头道:“西洋大小诸国,没有不行国债的,不论是爆战争还是生灾荒,都会行国债,不过,西洋各国的国债利息低,年息只在6%左右,与大清贸易往来最频繁密切的英国的国债利息更低,只在4%左右。”

  “年息只有4%左右?”邓廷桢大为惊讶的道:为何如此低?”

  “因为英国有着完善的金融体系。”易知足直言不讳的道:“元奇银行就是仿效英国的金融体系,旨在不断降低大清的存贷利息。”

  邓廷桢点了点头,道:“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王鼎王部堂来信,有意招你入京,知足可愿前去京师?”

  王鼎是谁?易知足根本不知道,但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他是买国债债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