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雕像的遐想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像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雕像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得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整个雕像体魄雄伟强健,肌肉起伏有力,外轮廓刚毅健美,脸部显示出高尚、勇敢、坚强的神情和不可战胜的气概。这些正是当时受外来侵略者所蹂的意大利人民所渴望的。雕塑家在大卫身上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和爱国者的理想。

  大卫王的故事在东方传播的不多,但是在西方,大卫是众人敬仰的王者。

  扑克牌上黑桃的就是大卫王。大卫王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是于伯利恒今巴勒斯坦犹大支派耶西的第八个儿子。少时,他是一个牧羊人,但在成长过程中战胜了敌国腓力斯丁人请来的帮手歌利亚,因而受到了扫罗王的赏识。后来,因功高盖主被扫罗追杀,四处漂泊流浪。扫罗王战死后,大卫王作为以色列王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并定都耶路撒冷。大卫死后,由其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大卫建立了统一而强盛的以色列王国,对后世的犹太民族和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另外,据圣经记载,他擅长音乐和作诗,而耶稣则是大卫的后裔。

  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非利士人中有一位武士,名叫哥利亚,身高八尺,头戴钢盔,身穿铠甲,力大无穷,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以色列人死伤无数。哥利亚出战40余天,以色列人不敢出战。大卫的三个哥哥都到前线打仗了,他由于年幼不能参战,就去前线给哥哥们送饭。当大卫到达了前线时,他看到敌方的巨人哥利亚冲了上来,以色列人抵挡不住。这时,大卫满腔怒火要求出战,以雪民族之耻。扫罗王见大卫信心很大,就把自己的铠甲给他。大卫拒绝了盔甲,仍是一身牧童打扮,他率众走上战场,大声地痛骂哥利亚,等到哥利亚被骂的头昏脑胀时,大卫用甩石机甩出石头打昏了哥利亚。大卫冲上前去,拔出利刃割下了哥利亚的头,挽救了以色列。从此,少年大卫成了全国闻名的英雄。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

  雕像屈才的便是大卫在牧羊之后,受不得非利士人的挑衅,使用弹弓打败敌人的故事。

  但是,大卫王经历的几次转折才是人们看到的有血有肉的故事。

  一次是扫罗王追杀他,误入洞穴,大卫却没有伺机报复,反而割下扫罗王衣袍,表示自己曾来过。

  大卫登上王位不是使用谋杀上一任王者的手段,和华夏得位最正的说法是一样的。

  在我们的历史上,得位其正的只有两个,分别是出手亭长的刘邦和乞丐朱重八。

  孟森先生在明史讲义中一语中的:“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

  得国最正者的定义,需要满足两点,即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能做名不正言不顺的事情。如果你是当今朝臣,你就不能做出谋反之事,不然你就是典型的名不正言不顺,吃的别人的饭碗还反过来攻击别人。匹夫二字指代的就是平民百姓,无朝臣的身份。这样的人起事夺权,才可以满足得国之正的条件。单单是这第一条标准,基本就剔除好几个王朝。

  就拿晋朝来说,晋朝是得国最不正的王朝了,为什么呢?东晋开国皇帝是司马炎,他曾经是魏国的臣子。食君俸禄却不为君分忧,还做出了篡权夺位的事情,这就是孟森说的有“凭借威柄之嫌”。隋唐两朝也是,隋文帝杨坚为北周重臣,还是外戚,到最后一样做出了夺位之事。唐朝的李渊,同样是大隋臣子,和皇族还有血缘关系,可还是下手夺了杨家的江山。

  其实出身低微倒是没有什么可说的,无非就是卖惨,但是我们可以把第一条看做是是否得到过前朝恩惠。为什么士族门阀得位不正?因为他们都曾经做过前朝的官,前朝是有恩于他们的,他们就是叛乱,是忘恩负义。

  在这个层面,其余任何朝代的帝王在朱元璋面前,都矮了一头。曹操不行,从他祖宗开始开始就受汉朝之恩。司马仲达也不行,完全是借着曹魏发的家。

  剩下的南北朝哪一个没有享过前朝的恩赐,然后是杨坚是北周大司马,李渊是太原留守,赵匡胤是后周检校太尉。

  朱前线打仗了,他由于年幼不能参战,就去前线给哥哥们送饭。当大卫到达了前线时,他看到敌方的巨人哥利亚冲了上来,以色列人抵挡不住。这时,大卫满腔怒火要求出战,以雪民族之耻。扫罗王见大卫信心很大,就把自己的铠甲给他。大卫拒绝了盔甲,仍是一身牧童打扮,他率众走上战场,大声地痛骂哥利亚,等到哥利亚被骂的头昏脑胀时,大卫用甩石机甩出石头打昏了哥利亚。大卫冲上前去,拔出利刃割下了哥利亚的头,挽救了以色列。从此,少年大卫成了全国闻名的英雄。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