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赵氏过往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二十九章赵氏过往

  赵伯听王禅问起,也是看了看李悝。

  毕竟这些事也是旧事,而且涉及很长的历史时期,所以本不该提。

  可王禅此人若是一旦有了兴趣,你若不说,怕是他会天天纠缠于此。

  李悝面色难堪,因为他自知赵府衰败,直接原因就是因他而起,所以赵伯看着他,他也只得点点头,并不回避。

  “小公子,这列国纷争由来已久,就像你刚才所说,无所谓善恶。

  我可以跟你讲一讲,但你知道之后,不可因此有什么仇隙之情,你可知道?”

  王禅自然知道,猜也能猜出,况且刚才李悝的话已经说明,赵府当年有可能就和现在的张氏一族一样,处在两国之间。

  “赵爷爷,你放心吧,列国盛荣,并非一时之争,况且你们所说,并非直接与我有关。我也只是想通过赵府之败落,了解一些实情而已。赵爷爷与李伯伯不必忧虑,我自然不会有偏见之举。”

  王禅到是聪明,从刚才两人的对话,还有相互的眼色,就可以看出一此端腻。

  “早上我跟你讲过在百年前,楚庄王时期,庄王贤能,四处征伐,在列国之中强盛一时。

  庄王非池中之鱼,所以兵出洛邑之外,阵兵待伐,意图取周而代之,故才有庄王问鼎之说。

  那时的楚国可以说盛极一时,其它列国无与出其之右。”

  王禅一听,细想早上赵伯跟他讲的历史,心里也清楚。

  “赵爷爷,你说过,当时周天子派了个大夫与楚王相商,知道楚王问鼎,意图取周替之。

  而他却与德来代鼎,言之在德不在鼎。

  意思就是让楚庄王明白,当年周天子代商立周非因九鼎,是以德行服天下,并非因九鼎之功。”

  赵伯听王禅说完,接着道:“不错,楚庄王明白此理,也回楚细思。

  此理虽浅,却少有人知之。

  若楚代周,试必引其它列国共同伐之。

  以楚国之力,能灭周,却不能灭列国。

  所以庄王退而求其次之,受周天子之封,独为王候,从此楚既为王,共受其它列国之尊。”

  王禅此时知道,楚庄王当时并非觉得自己德行不够,实则是有自知知明,反而成其王候。

  若真的兵出大周,那势必引为列国共诛,那时不仅楚国灭,反而会引发列国更大的纷争。

  时至今日,周天子虽然势弱,列国难尊,可却是一个列国无可逾越的凭碍,约束列国。

  虽纷争不断,却相安无事,一直保持着大周天子的尊严。

  “晋国本也兴盛一时,算起来在列国之中,就连楚国也难与匹配,

  一百多年前,楚庄王围郑,而郑国求救于晋。

  晋处于景公执政之时,出兵救郑,却不想郑因惧怕于楚,却联楚攻晋,以至于在邲大战,晋国大败。

  景公深虑,经营北方,不与楚国争霸,先后在北方取得几次大胜,实力大增。

  后晋国攻郑,而郑求救于楚,庄王再次出兵,晋国再败。

  两国之隙更加深了。

  至景公十八年,我赵家一族,本是赵国大族。

  三个儿子,为争族长之位,兄弟生隙。

  当年景公为图日后与楚国争霸占得先机,未雨筹谋,说服赵家三子,赵括,以死明志。

  但其子家眷,及其它人族人都得以续存,全部迁入现在的虎踞镇。

  赵府之人都是当年迁入,可都有一个延续目的。

  那就是作为晋国在楚国边缘的前哨,为晋国刺探楚国情报甚至买通楚人,这晋国服务。”

  赵伯把赵氏一族迁入此地的原因粗浅讲出,王禅听来也是有些意犹未尽。

  他知道,当年晋景公高瞻远瞩,借赵氏一族内争,而流放赵括遗孤,来到虎踞镇充当晋国的前哨,可以探察大周天子情况,同时也时刻探察楚国情况,算起来谋略之远,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