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第 35 章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大明立国已有一百二十余年,朝野内外早已成为一张极为复杂而又运行有序的巨网,除非有那明君贤臣上下一心的好机遇,否则很难撼动它分毫。

  比如前头提到过的翰林院亲属丧葬服务,属于翰林院晚辈给翰林院前辈的合法孝敬。

  谁要敢不遵守这个约定俗成的规则就会惹了众怒,很难再在文官体系内混下去。

  再比如国子监这地方来说,按照惯例朝廷拨付的监生膳食款项要是有盈余,是可以留给国子祭酒的。

  国子祭酒自己拿大头,底下人分小头,你吃肉来我喝汤,大家其乐融融。

  偏偏郑纪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拒绝了这个好处。

  眼下年关将近,大伙没钱过年,这不就让底下的官员开始无心干活。

  郑纪赴任后走出的这第一步,着实不怎么妙。

  谢迁和杨廷和都默契地没提这些官场上的阴私事,只就着国子监目前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想法。

  他们心里都清楚按照郑纪这势头,想要凝聚人心估计有点难,可聊都聊上了,人一个官场前辈还主动询问他们的意见,怎么都得说上几句。

  文哥儿和谢豆在旁边嘀嘀咕咕完,再听大人们聊天就发现自己听不太懂了,只能改为专心对付眼前的茶点。

  得知有样糕点名叫九层粿,文哥儿闲着没事还和谢豆一层层剥开,数来数去发现还真有九层。

  不错,童叟无欺!

  谢迁余光瞥见两个小的在兴致勃勃拆分九层粿,终于忍不住开口制止:“你们要爱惜粮食,别拿吃的来玩儿。”

  郑纪笑着说道:“无妨,小孩儿都爱玩这个。也是巧了,今儿我那老妻收拾时找出了做这九层粿的器具,正好做了两笼。”

  原来这九层粿是他们家乡的吃食,做法就是一层一层地添米浆,前头一层蒸个半熟再添第二层,如此反复九次,蒸出来的米糕可以层层拆分,小孩子特别爱玩。

  过去一般是重阳节才做的,这是年关将近,他那老妻有些想念故土,这才动手做了些家乡的吃食来慰藉思乡之愁。

  文哥儿得了郑纪支持,很是得意。他伸出小短手把那碟糕点往郑纪三人面前推,积极招呼:“都吃,都吃!”

  别聊那些他们小孩子听不懂的正事了,放假坚决不要工作!

  郑纪三人见他吃得开怀,也暂且抛开了方才那许多愁绪,各自取了一块吃点热乎乎的米糕垫肚子。

  吃过茶点,杨廷和见出来挺久了,便提出该带文哥儿回家了。

  郑纪也没有多挽留,起身送他们离开。

  别看谢迁和杨廷和年纪都不大,他们可都是能在御前露脸的人物,谢迁更是年纪轻轻就算是给皇帝讲学的“帝师”(之一),郑纪对这样两个前途无量的后生自然十分客气。

  谢迁一行人出了国子监,文哥儿就提议去逛逛外头的书铺。

  这次他们来逛国子监已是破例,肯定不能随便借国子监里的书,不如自己去书铺瞧瞧有什么书卖!

  小孩子要逛书店,大人没有不答应的道理,谢迁和杨廷和领着两个小孩儿进了国子监外头最大的书铺。

  文哥儿第一次出来逛店购物,瞅准机会挣扎着下地,叫上谢豆在书铺里哒哒哒地到处跑。

  可惜叫文哥儿有点失望的是,这年头光明正大摆书铺里卖的通俗文学基本是没有的。

  有研究表明,明中叶以前刻印的图书仅占整个明朝印书的百分之十。

  偶尔大着胆子有人私自印刷,还会被官府焚毁并问罪,印书风险极大。

  《水浒》《三国》之类的闲书流传着不少抄本,不过也不会摆到国子监门口卖就是了。

  谁不知道最爱上书要求焚禁这类闲书的就是国子祭酒?

  惹不起,惹不起,咱到别处卖去!

  一直到正德与嘉靖年间,各种戏曲、科举辅导书才开始真正意义上遍地开花,属于古代出版业的飞速发展时期,到万历年间更是直接井喷。

  主要还是朝廷对出版的管控纪三人面前推,积极招呼:“都吃,都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