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第四十二章第1/3段
皋宜郡郡守府中。
宋南楼看着面前的友人,扬了扬眉:“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师诸和微笑:“襄青那边的事情由小温校尉掌管,弟闲来无事,索性过来兄长这边瞧瞧。”
宋南楼跟师诸和自幼相识,颇为了解对方的想法,知道他这个时候跑来皋宜,是不欲与宗室争功,同时也想韬光养晦的意思,当下摇了摇头,道:“你虽然已经出仕,但办事的时候,却只肯出六分力气。”
师诸和笑:“只要不误了公务,何妨得行乐时且行乐?”又道,“如今兄长已然择主,弟却还想再闲云野鹤几年。”
宋南楼知道自己这个友人一直觉得大周气数将尽,又自认不是那个能够力挽狂澜的英雄豪杰,早就下定决心,准备找一个合适的主君辅佐,对方虽然同样觉得小皇帝聪颖天赋,可惜受困于朝中局势,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徒劳而已。
作为已经打定主意跟皇帝混的臣子,宋南楼十分希望能把友人也带入到这个任劳任怨的工作氛围当中,于是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这是陛下前些日子写与我的,你可以瞧一瞧。”
师诸和接过,一目十行地看完,末了点了点头,感慨:“陛下明见千里。”
信上的内容很简单,只是要求宋南楼加大殴打当地豪强的力度,尽量从这些人身上多获取一些粮草出来,并征调豪族家中的奴婢徒附为民夫,往庆邑郡送一部分粮草过去——温谨明当初之所以会防着庆邑部附近的边营回调,就是因为此地跟皋宜、襄青等郡都处在同一个方向上,而且途中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水路,行进速度不会太慢。
除此之外,信上还提了一点需要跟襄青那边通气的问题——两郡事情解决得比想象得要快,等一切尘埃落定后,禁军且不忙着往回走,等督促完春耕再返回不迟。
宋南楼:“当时随同而来的还有另一封信,陛下有谕,若是萧西驰将军忽然过来,就把第二封信给她。”看着友人,“不过直到今天,我都没听见建平那有什么特别动静——你觉得萧将军会过来么?”
师诸和:“若是没有第二封信,萧将军倒有五成可能过来,既然有了第二封信,那可能便不足一成。”
宋南楼点头——温晏然会这么嘱咐,就是猜到萧西驰有意出逃,那么自然会对此多加防范,之所以还给第二封信,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师诸和静静站着,面上忽然泛出一丝苦笑:“陛下若是能早生五十年……”
宋南楼负手,道:“我本来也希望陛下能早生五十年,不过如今也并不算晚。”
师诸和没有说话,宋南楼也不指望立刻便能说服友人,笑道:“你心中还是不信,那不妨多瞧上一瞧。”
此时此刻,在谈论建平情势的并非只有宋南楼这边的人,泉陵侯那边也因为京中变化超出了掌控而有些忙乱——除了温谨明本人还十分坐得住之外,褚氏跟崔氏都有点坐立难安起来。
私室当中。
收到信件的褚丛默默无言,半晌之后才对与幕僚道:“咱们倒是小瞧了温惊梅。”
幕僚:“依明公之意,近来种种都是国师的手笔?”
褚丛点头:“虽然京中的来信总说天子明察秋毫,但小皇帝当真如传言一般聪慧,年少时岂能一点风声都不曾传出?”又道,“其实当时给温惊梅加上柱国的时候我便有所怀疑,按大周惯例,天桴宫一向不涉朝政,但你看自从小皇帝登基之后,他温惊梅可有一点原来避世的模样?”
幕僚露出若有所思之色,随后衷心赞叹:“明公所言极是。”又帮着批评了几句,“谁能想到,温惊梅自小装得淡泊名利,原来是为了这一日。”
他们在建平内也有耳目,可以确认天子时常驾临天桴宫,与国师相见,前段时间还也选拔了不少天桴那边的道官入朝。
褚丛轻叹:“连袁言时都渐渐想要抽身退步,可见天桴宫势力何其之大。”
幕僚佩服道:“还是明公见事分明——若是温惊梅未曾把持朝政,那把持朝政者就必定是袁言时,如今他被降职为光禄大夫,连改元后都未曾复归原位,那朝中权柄究竟落于何人之手,也就不必赘言了。”
——温晏然并不知道她的潜在对手都在琢磨些什么,不然肯定得感慨一句,如果不把她穿越人士的背景纳入考虑的话,这两位的思路sp; 褚丛点头:“虽然京中的来信总说天子明察秋毫,但小皇帝当真如传言一般聪慧,年少时岂能一点风声都不曾传出?”又道,“其实当时给温惊梅加上柱国的时候我便有所怀疑,按大周惯例,天桴宫一向不涉朝政,但你看自从小皇帝登基之后,他温惊梅可有一点原来避世的模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