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昭明五年十一月,朝中发出明旨,以兵部尚书钟知微转任定义边营为主将,原右营主将温循迁至左营,原中书舍人高长渐调往右营为军司马,中营军司马陶荆为右营主将,杜道思任青州刺史,秦崔嵬阮明樊等在战事中脱颖而出的新人,本来一直在中营这边充当将领,如今则全数进入兵部为官吏。

  钟知微在进入建州的时候,就获得了一个中大夫的加官,被派去边地前,更是直接升为太中大夫,表示此次调任,乃是天子信重她,而非厌弃她。

  此外稍微值得注意的就是温循跟陶荆两人的任命,温循宗室出身,兵法武艺无一不强,调到西边,应当也能适应,而陶荆因为是陶驾的嗣子,在父亲担任车骑将军的时候,反倒不好执掌一定兵权,如今陶驾已经位列三公,不用在对陶荆进行压制,就给了他一个主将之位作为补偿。

  而高长渐就让人十分茫然——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文官。

  高长渐借着随侍禁中的机会,向皇帝当面推辞,却听温晏然笑道:“朕知道,不过南地这两年又不打仗,便是文官,又有什么妨碍。”

  他顿时明白过来,不管是运河修建,还是太康城的建设,多有仰赖右营兵马维持之处,皇帝派自己过去,过去是考虑到他有在工部办事的经验,过去后需要辅助两边的官吏,好好将运河与陪都建好。

  工匠的地位并不高,工部在六部中的地位也就一般,不过高长渐性格谦冲,不会因为所学不同出身有异就瞧不起旁的同僚,甘心过去充当一个辅助的角色。

  至于杜道思,虽然原本跟高长渐一样都是舍人,但她在皇帝身边更久,此前又是与崔新白齐名的南地俊才,直接被任命为一州刺史,温晏然本意是把人搁到雍州去,可惜按照朝堂法度,官吏不得在本地为主官,只得安置在稍远些的地方。

  朝中无人知晓,其实皇帝刻意把不通兵事的高长渐往右营塞,主要是为了替萧西驰日后割据一方扫清障碍,幸好她威望高,朝中大臣纵然不解,也不会有所反对。

  各地官吏的调任千头万绪,朝廷需要仔细品评每人的能力,出身,亲友关系等等,然后做出评价跟分派,作为皇帝的温晏然,还需要把吏部处理过一遍的奏报,跟市监报上来的消息对照了看,以便及时把握各地情况,一直忙到了过年的时候,才终于安排妥当。

  ——这些日子,吏部人员因为常被召入禁中,心中难免万千感慨,虽然自从钟将军回来后,天子就跑去郊外闲散了一段时间,然而一旦工作起来,就又是他们最熟悉的样子。

  *

  大雪飘落,整个建平城都被镀上了一层漫无边际的银白。

  这是温晏然穿越以来,所经历的第五次大年会。

  ——或许是因为玩家已经习惯了这些流程的缘故,系统已经很久没有对类似的活动进行提示。

  今日一早,温晏然在文武百官的拥簇下登高祭天,又回城接受大臣的朝贺,此刻端坐在御座上,隔着旒冕往下看,只觉整个殿宇内外都是大臣伏拜的身影,位置稍远一些的朝臣,就只剩一个模糊的轮廓,与太启宫庄严的背景融为一体。请下载app爱阅app最新内容

  只看眼前这一幕,温晏然竟当真有些大权在握,四海升平的错觉。

  朝拜完毕后,各地朝集使依次上殿,公开奏报当地的治理情况,包括居民户口数,田地收成,税赋情形一类的情况。

  如今东、西、北三地明面上的户口数与过去持平,这件事令不少官吏都十分惊讶——由于皇帝登基的前几年,朝廷屡兴战事,而战事平定后,又开始大兴土木,人口实际上是减少了不少的,能有这种数据,要不是户部那边做了假账,就只能证明,各地清查隐户的工作卓有成效。

  作为户部主官,卢沅光的理解比旁人还要更深一层,地方豪强往往连接一气,就算收拾得了一时,后面也很容易死灰复燃,当地主官若不想自己走后,那些豪强故态复萌,就只得对他们整个宗族下狠手,如此一来,难免背负上酷吏的名头,事后容易遭到报复,而且又会导致地方人才储量大肆降低,不若将他们族中的精壮统统南迁,等服完劳役后,豪强的力量自然会受到极大的削弱,也就难以与地方官吏抗争。

  所以皇帝必须在此时就大兴工事,以便给那些人找点事情做。

  如此一来,南地的人口数也取得了大幅的增长。

  一位位官吏上前又退下,轮到吴州的朝集使上前时,此人先大礼参拜,等汇报过州中的情况后,又高声道:“如今建雍两地,水道已通,吴州刺史特征民匠,献造船图于陛下。”

  ——既然都建了运河,又开始建陪都,朝廷后面肯定要开始造船,地方官吏们揣摩皇帝的心思,决意提前献上图纸来讨好。

  朝中大臣听见上首的天子轻笑了一声,然后接受了这份礼物,似乎显得心情颇佳。

  温晏然的心情自然好——哪怕她当年十分偏科,也晓得运河要跟龙舟结合在一起,才能对江山社稷打出伤害值最高的暴击。

&e隐户的工作卓有成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