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忽悠严东明第2/4段
此时严东明的考虑,无非是惯性思维。
但是,自己需要他的惯性思维。
做为一个曾经牧守一方的大员,严东明的思路和绝大多数衙门管理者思路一致。
将来严东明进入果核后,果核的战略决策可以很顺利的进行政、企换位思考。
这对于果核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
严东明闭上眼睛,手指在自己的膝盖上敲着。
吴楚之的规划,其实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衙门,特别是地方衙门也有充足的动机来配合他的动作。
这三年,虽然严东明被闲置了,但他眼睛并没瞎,耳朵也没用聋。
人闲并不等于心闲。
严东明利用这三年的时间,沉下心来梳理着自己的思路。
虽然他知道,就算虎王最终能够倒掉,等到那时,自己差不多也该退休了,再无起复的可能。
但是,他还是做着准备,为国为民。
三年里,他学会了一个词,叫做‘社会贡献总额’。
企业的社会贡献总额就是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总额,
包括向员工支付的薪酬、向管理机关缴纳社保统筹、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税费和净利润六大块。
地方管理机构一般只看税费,而忽视其他五块的贡献。
这也是他在审视过往招商引资中做得不够到位的点。
锦城前些年,其实在这方面吃了不少的暗亏。
看似引进了一些大企业,给钱给地给政策,但是没有综合考虑‘社会贡献总额’,实际地方获得的收益远远还抵不过土地的价值。
吴楚之为锦城带来的,从税收的量上看,是产业经济。
但是从其他方面来看,最重要的是总部经济和科研经济。
为总部、科研人员支付的薪酬,是对地方社会最直接的贡献。
因为这样的贡献,才是有效的gdp。
员工取得的薪酬,大部分是直接贡献在当地的。
他需要在当地进行衣食住行的消费,而这一部分钱又会在当地的消费滚动,拉动了当地的内需,加速了当地的资金流通。
产业经济对税收的贡献是增值税。
17%的增值税是中枢和地方的共享税,地方实得部分往往只有25%左右,而且是进销项抵扣后的实际税负的享有。
按照实业流转税负3%6%来算,其实地方到手的也就0.751.25%。
而总部经济、科研经济对地方的税收贡献,是地方独自享有的营业税,6%。
而且这部分贡献以外,消费随着链条的加长,还有巨大的乘积效应。
总部和研究院放在锦城,其实就是吴楚之对锦城这个家乡的最大支持。
严东明知道,这几年,不管是他,很多的锦城当地管理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锦城,到底以什么立城?
第二产业的工业大发展,确实能够带来很好的产业经济,但是子孙后代怎么办?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一代人吃一代人的饭,不能砸子孙后代的饭碗,这是锦城管理者的共识。
但天府之国的千里沃土平原,难道只能发展低附加值的第一产业?
所以,除了几千年历史积淀带来的人文资源,还是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绿色第二产业。
吴楚之这样的产业结构,正是如此,一定会得到锦城地方衙门的鼎力支持。
这无需去通什么关系,因为这就是政绩。
想到这里严东明心里通泰了,不过当他再次转变角色,换到自己的角度是,又疑惑起来,
“所以,小吴,燕京的软件研究院只是一个临时机构?后面你会搬回来?”
&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