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议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过刘胤还真没有与他计较的意思,如此场合,如果和张乐反唇相讥的话,倒不免失了自己的身份。他微微一笑道:“现在时局维艰呐,天子陛下都有刺客胆敢行刺,可见暗藏的敌人会有多猖狂,中尉府可是缉凶捕恶之所,与这些穷凶极恶之徒打交道,不得不可谨慎从事。昨日我还思量了一下,中尉右署还得加强一下内保,不给那些藏在暗处的势力以可趁之机。所有六百石以上的官员都需要配备一到两名贴身护卫,同时外出办案之时,也要加强兵力,提高警惕,我们对手很狡猾,也很可怕!”

  冯全等人点头称是,显然对刘胤的这个提议大为赞赏。

  张乐脸上不禁微微一红,颇为自傲地道:“多派护卫,那倒不必了,那些个土鸡瓦狗,某可没放在心上。”

  刘胤是见识过张乐的功夫的,这胖子虽然看起来不着调,但却有着一身的好武艺,可惜他还是没有见识过厉害的角色,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今天是刘胤初次上任,先地要熟悉一下中尉右署的情况,右式道冯全简明扼要地向刘胤做了汇报。

  中尉右丞属下有右式道、中垒令、武库令、都般令、寺令、左辅都尉、右辅都尉、左右中侯等属官,中尉右丞担负着整个京师的激循,禁暴、除奸、捕盗都是它的职责范围。

  刘胤最关心地还是自己可以调动多少的人马,了解了一下,整个中尉右丞拥有直系部属有千余人,而且这也仅仅只是京师附近的可以调动的力量,如果加上其他地区的部属,数目还是相当地可观。

  虽然与刘胤想象之中的那种可以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相比差了很远,但中尉府的职责范围和后世明朝的那牛皮哄哄的锦衣卫也相差不了太远。历史学家考证说,一直到明朝,才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情报特务机构,这不是瞎扯吗,三国时代的中尉府完全有着锦衣卫的职能,只不过它比较低调,不为世人所熟悉而已,史书的记载又相当地隐讳,所以后世的人一直以为明朝之前无特工。

  事实上,只要有战争,只要有国与国的对立,它就会有间谍和特工,这一群怀有特殊使命的人就象是水银泄地一样,无孔不入,防不胜防。反间谍同样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敌国不灭,间谍不除,甚至敌国虽灭,间谍犹存,这条隐蔽战线上的战争,远比正面战场上的厮杀更加的残酷血腥。

  这次针对皇帝的青城山刺杀事件对于蜀国而言称得上是头号大事,而如何破案就落实到了中尉府,新上任的中尉右丞刘胤更是当仁不让,今天中尉右丞署的第一次议事,自然也是围绕着青城山刺驾案来进行的。

  “诸位,昨日陛下在青城山遇刺,朝野震动,陛下震怒,已经下旨要求我们中尉府彻查此案。对于我们中尉府而言,这也是职责所在。前任右丞因为巡查不力,已经被陛下撤职查办,刘某临危受命,自当与诸位同僚同心协力,共破此案。”

  刘胤在席落坐,冯全、张乐、赵卓及中垒令贾循、武库令陈斌、寺令丁允、左中侯郭宁、右中侯徐谦等人分别跪坐于两侧,人员齐至,济济一堂。刘胤环视众人,开场白直入主题,没有讲半句废话。

  冯全率先道:“我等深知案情重大,自不敢有所懈怠,一切唯右丞大人马是瞻。”众人齐声附和。

  刘胤冷眼打瞧,这些人言语之间虽然谦恭,但内心之中却未必真心服气,想想也难怪,任何一个官僚体系,它也是有着自上而下的层层壁垒,自己一个小小的羽林郎,直接就空降到了他们的头顶上,在他们的眼中,那就是外行,让外行领导内行,恐怕没有一个人服气。

  刘胤也从没指望仗着皇帝的钦点,凌驾在别人头上,就可以让人家心服口服。口服容易,但想让人真正的心服,还得拿出真本事来才行。

  而青城山刺驾案,便是一个试金石,刘胤能不能在中尉府站稳脚跟,能不能真正地让这些僚属心服口服,成败系于此案。

  “想必诸位昨天也看到了,这件案子非常地棘手。刺客一共三十六人,除了行刺陛下的主犯逃逸之外,剩余三十五名刺客全部当场毙命,其中大多数是被禁卫格毙,少数在伤重之下服毒自杀,循、武库令陈斌、寺令丁允、左中侯郭宁、右中侯徐谦等人分别跪坐于两侧,人员齐至,济济一堂。刘胤环视众人,开场白直入主题,没有讲半句废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