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招揽之心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陈寿微捻着颔下的三缕短须,悠然地道:“兵者,诡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假若魏延依计而行,或许成功,或许失败,无人可以判知,但当时逆魏在关中的防备的确是比较空虚的,应对来自子午谷的偷袭或许真的准备不足,坦而言之,或许没有七八成的把握,三四成总是有的。相比与此后诸葛丞相六出祁山无寸土之功,倒不如姑且让魏延一试之。但历史没有假设,也不可能推倒从来,机会永远只有一次,稍纵即逝,现在再论三十年前的往事,也只有唏嘘感叹,徒言无益。”

  刘胤微微一笑道:“那先生认为当世如何?”

  陈寿微微一怔,他没有想到刘胤会问的这么直接,评议时政,在任何朝代都是有风险的,不过陈寿今天心情很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今日与刘胤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话匣子一开,竟有收势不住的意思。

  “天下三分久矣,人心思归,自诸葛丞相之后,汉廷渐衰,累年用战,穷兵黩武,民多不堪,内廷之中,黄皓弄权,结党营私,欺君罔上,惑乱朝纲,比之灵帝时的十常侍有过之而无不及。反观魏国,自司马氏专权以来,内除政敌,外修兵甲,兵锋日甚,粮草充盈,依某之见,魏蜀之间,必有一番决死之战,而以季汉之现状,前景堪忧。”爱阅app完整内容

  刘胤暗暗称奇,在目前蜀国上下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陈寿能有这样的真知灼见,能有这样的忧患意识实在是难能可贵,可见蜀汉的朝廷中,也并非都是庸碌之辈。陈寿敢于直言黄皓擅权弄国,敢于直言姜维穷兵黩武,对这两位蜀汉朝廷之中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人物进行品评,言辞激烈,这份胸襟和见地的确是异于常人的。

  不过陈寿似乎是漏评了一个人,那就是当朝天子后主刘禅,对于蜀汉的灭亡,最应该负直接责任的就是刘禅,身为一国之君,无论如何他也不能推卸掉属于他的责任。当然这也许不是陈寿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的,贬评天子,可是大不敬之罪。

  “先生满腹韬略,胸怀锦绣,却困顿于书籍典册之中,蹉跎年华。现在中尉府尚缺一名主薄,不知先生愿屈就否?”如此人才,正是刘胤最需要招揽的。虽然说观阁令史和中尉府的主薄同属六百石的品秩,但观阁令史只是负责管理典籍史册,而中尉府主薄等同于国安部的秘书长,就职权而言,不可同日而语。

  陈寿眼中掠过一抹异色,不过很快地平静了下来,淡淡地道:“宦海沉浮,随遇而安,升亦无喜,贬亦无悲,现在这个职位其实挺不错的,清闲自在,还可以多读读书,或许将来学学太史公著书立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或许这就是历史上陈寿的宿命,一生仕途坎坷,正是因为有着从事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这样的际遇,才写下了不朽名著《三国志》。不过既然他在这儿遇到了自己,他的人生命运或许会从此颠覆——刘胤从他那眼中闪过的一抹异色之中读懂,陈寿也不是一个甘于沉沦的人。

  很快地,刘胤读完了全部的资料,交还给陈寿,拱手告辞,离开了东观阁。

  碰到了陈寿,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刘胤此行的目的还是要查清关于魏延案的始末。资料很翔实,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魏延是有这么一个遗腹女,而且从现有的资料上,也很难得出魏延谋反的直接证据——所有关于魏延谋反的证据只是来自杨仪的控告,而杨仪是魏延的仇人——但令人费解的是,蒋琬、费祎在这个关健的时刻支持了杨仪,从而决定了魏延最后的命运。

  众叛亲离,魏延最终被马岱砍掉了脑袋。性格决定命运,魏延的高傲固执,刚愎自用最终让他走上了不归路,一个立下过赫赫战功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一代名将在诸葛亮去世后不久就这样无声地殒落了。也许真正高兴的不止是杨仪这些人,还有远在秦岭那一侧的司马懿,蜀汉自毁长城,少了这样一员能征惯战的悍将,司马懿才能够抽出身来,去谋夺曹操建立的这份基业。

  当然,往事已矣,现在再追究什么也没了意义,杨仪在魏延被诛后的第二年也被后主废黜,羞愤自尽,不知他在黄泉路上遇到魏延又是何番情景,但魏杨两家的恩怨,已经随着秦岭那冷冽的风,湮灭无闻了。

  而现emsp; 很快地,刘胤读完了全部的资料,交还给陈寿,拱手告辞,离开了东观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