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双重优势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于是乎,一种极受民众欢迎的新型新闻写作题材应运而生。

  这就是涉及到社会热点现象的“社会纪实”,又或是叫“热点追踪”。

  除此之外,另一个关键的变化,是“稿荒”现象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早在1993年初,随着南方几家报纸的“周末“崭露头角。

  一场波及大江南北,围绕着“周末版”的报刊大战拉开序幕。

  而当京城几家大报有样学样,推出的“周末”正式反守为攻之后。

  “周末版”不但成为了各家刊物争夺读者的主要战场,也由此形成了经典定式。

  那就是以社会热点新闻、社会大特写、影视体育明星动态和消费休闲娱乐为主的“四大块”。

  显然,各村各户都明白一个道理——只有长出好庄稼来才有好收成。

  所以但凡当编辑的,无论大报小报,大刊小刊。

  其实最想要的就是高质量的稿子,也最怕没有稿子。

  可惜眼下的社会恰恰又处于“经商热”之中。

  真正的专业记者反倒视写这些文章为苦差,避而不及。

  为什么?

  因为什么都涨,稿费没涨。

  拿一篇特写文章来说,需要深层次的采访。

  这绝不是三天两早晨就能完活儿的,这是一项大工程。

  再熬几个晚上写出来,也不过几百元的稿费。

  反过来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发一条百十来字的消息,就能领好几百的红包,外加一顿美餐。

  如果再碰上一个企业的“软新闻”,价码更是以万计算的。

  不用说,有容易的赚钱法子,谁还在笔头子上下功夫?

  文化人也懂价值规律,市场就像一只无形大手“拿”着所有人。

  所以专业稿件来源很少,为补不足,报社也就只有外购稿件一途了。

  这就把许多行业外的散兵游勇给引入了这一行,成为了主要撰写纪实文章的大军。

  那么想想看吧,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卓群作为曾经的新闻从业人员,无疑是最清楚报刊业的内部情况的。

  想当年他刚刚进入《首都青年报》,就被抓了苦差,去帮忙撰写邮市狂热的社会纪实稿子。

  而他的文笔,早就在工作中被磨炼成熟了。

  对于纪实新闻撰写套路,当然也了然于胸。

  再加上这是他亲身进入中关村去的,本身就是从业人员的一份子。

  他对电脑零售业里不可对外人言的行业内幕,对于销售数据和里面的猫腻的了解。

  都不是一般记者能搞到的。

  那么他来执笔,写出一篇高质量的纪实新闻稿,根本不在话下。

  更何况他还懂得,怎么通过一稿多投来获取最大利润。

  那么他要不懂得抓住机会,以此之便,用老本行为自己捞取资本,那不是傻了吗?

  事实上,卓什么都涨,稿费没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