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齐王党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里的治理官员,便成了一个问题。

  没有自己的人,便只有用曾经有着身份的官员子弟,而他们一旦上位,但凡只要有一个人断了粮草供应,几十万大军就要在前线饿死。

  便是用自己的官员,或者用兵马来镇守城池,但城中的豪强士绅只要振臂一挥,数以千计的佃户就会被裹挟而乱。

  除非皇帝能在北方数百个县,分别都留下成百上千的兵马。

  不然、只要有一处薄弱,千里之堤便会毁于蚁穴。

  这便是文官能携势而压皇帝的原因之一,至于皇帝会不会动兵直接一边攻城,一边屠戮豪强士绅?

  这点文官们更是不用担心,因为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全天下的豪强士绅,甚至大地主、中小地主倒向他们。

  只要战事拖久,慢慢的、朝廷的军队就会被地方所拖垮。

  所以、能击垮一方势力的,往往是另一方新崛起的势力,与前势力不沾一点边的势力。

  这势力必然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班子,而眼下皇帝的班子中,还缺少的就是官员和地方支持……

  庭院之中的主要浙党大臣纷纷眯了眯眼,脑中不停的在盘算。

  按照朱国祚的话,那就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必须牢牢把控着地方势力和官员出身的问题。

  “难熬啊……”

  想到朱由检的年纪,一群浙党官员就跟吃了屎一样的难受。

  眼下浙党官员,大部分都是从嘉靖年间,隆庆年间熬过来的,基本都五六十岁了。

  五六年时间,朱由检指不定都能熬走他们一批人了。

  眼下整个大明朝,最希望朱由检快点长大的,估计就数他们了。

  或者说……

  “还是鼓励齐王早早就藩比较好……”

  京城时熏坊内,随着一道熟悉的声音出现,十几人坐在府邸正厅中的场面出现。

  开口之人,赫然是朱由检十分熟悉的刘一燝。

  在刘一燝旁边,是吏部左侍郎赵南星,而主位之下,分别是周朝瑞、左光斗、杨涟、顾大章等十数人。

  不过罕见的是,高攀龙并未在其中,可见由于他的屡次嘴炮,刘一燝等人已经对他有些厌烦了。

  在会厅之中,刘一燝一开口,旁边的赵南星便道:

  “虽然齐王此次整顿了北直隶和山西卫所,但裁撤了三镇兵马却是事实。”

  “藩王掌兵是取祸之道,哪怕眼下齐王与万岁兄友弟恭,但谁又能知道,会不会随着年纪增长而出现隔阂?”

  “当年秦始皇对长安君成蟜如何?之后又如何?”

  赵南星没有选择赌天长地久的情谊,而是以人性来分析。

  在他们看来、朱由校还好说,但朱由检年纪太小了,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说不定就会滋长野心。

  或许他如果已经成年,那还稍微可控些,但那终究是不可能,他毕竟还是少年。

  “齐王裁撤的事情……”忽的、户科都给事中袁化中开口,并在众人看向他之余说道:

  “山西三镇裁撤,以御马监兵马驻守,这减轻了户部的压力,而军屯田纳入田赋、也是功劳一件。”

  “吾仔细算过,御马监的屯田,应该已经达到了四千五六百万亩,而它们每年所缴纳的田赋、加派,一共是近五百万石。”

  袁化中在说着,而众人却皱眉想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

  对此、袁化中并没有多做掩藏,而是继续道:

  “吾之意很简单,万历四十七年,户部的支出还是负数,原因便是九边军饷近一千二百万两,而朝中六部、内帑岁入不过一千六百余万两。”

  “而眼下呢?山西三镇、蓟镇被相继裁撤,这四镇兵马,所省下的军饷近五百万两,而眼下所驻扎四镇的兵马归御马监统辖,御马监又能做到自给自足。”

  “这么一来、九边军饷就降到了七百万两,而御马监的田赋又为朝廷增收。”

  “眼下的局面、远比我等想的要好。”

  袁化中的一席话,让东林众人沉默了。

  他们嘴上说着藩王革新是取祸之道,但从朱由检和朱由校这一年的配合来看,他们才是扭转了大明时局的主力,而他们这群清流呢?

  他们想要的革新变法,到现在还八字没有一撇。

  好不容易皇帝准备启用汪应蛟的奏疏进行变法,还被其他党派给阻挠了。

  想到这里、当即便有人冷哼道:

  “若不是朱国祚等人,恐怕我等只新法早已颁布施行,天下百姓都能喘松一口气了。”

  开口之人是周朝瑞,杨涟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什么,只不过这举动让刘一燝看到了。

  刘一燝对越来越沉默的杨涟很好奇,想知道他在想什么,因此片刻后询问道:

  “文孺、你是我们之中,与齐王接触最多的,说说你的想法。”

  刘一燝一席话,让所有人都看向了杨涟,想知道他所接触的朱由检是什么样子。

  面对十几道目光的投来,杨涟心中长叹了一口气,又整理了一下思绪,随后才道:

  “齐王,若是不生变,定能让大明中兴!”

  一句话,给出了最大的隐患,还有最高的评价。

  要知道、中兴这两个字可不能乱用,但杨涟依旧给出了这样高的评价。

  这就说明、朱由检确实是有这样的能力,但这样的能力在藩王身上,而不在皇帝身上,这就是隐患了。

  如果是皇帝有这样的能力,那对于大部分文臣来说,可能不是好消息,但对于少部分人和大部分百姓来说,绝对是一个福音。

  “齐王尚年幼,与万岁也十分亲昵,应该短期无碍。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