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吾生也有涯第2/3段
对此周晨不甚了解,不好表意见,只听杨曦向他娓娓道来,才知道原来北师大的生物技术专业是生命科学学院下面的一门专业课程,大一时统一通过“生命科学与技术”这一学科宽口径招生,一共才招七十人,前两年接受通识教育与学科基础教育,经两年培养后,再由学生自主选择进入“生物科学”或“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也就是大三时分流出两个专业。
杨曦选的是生物技术,总共就一个班级,满打满算三十人。
可不正是我的朋友很少,怎么想都是学校的错么!
随即想起了什么,弯下身在她随身携带的包包里翻找了几下,拿出两本书。其中一本正是她之前所看的《生物反应工程》。
在周晨疑惑目光下,杨曦抱怨起来:“周大哥你不知道,这本《反应工程》好难好难的,虽然有很多内容在考试的时候都知道该怎么套用,可原理性的东西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无法彻底的理解。”
她苦着脸,看着书的表情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
周晨会心一笑,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说明你修炼还没有到家,看样子还要多下功夫了。”
“道理我懂啊,所以哪怕放假了我还带着课本学习呢。”杨曦点头。
“你这么用功,一定会弄懂的。”他看得出杨曦是一个外表看起来柔弱,实则非常自强的女生,也只有这样的女生,才会在火车上时都抱着课本学习。
周晨能给予杨曦的,唯有鼓励。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有所收获,这是周晨从自身方面总结出来的经验。
杨曦点点头道:“《反应工程》我倒是不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嘛!不过另一门课就麻烦了。”说着她展示了下手里的另一本书,这是一本叫作《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书。
“这门课怎么了?”周晨诧异地问。
“这本书里有讲到量子杂化轨道的内容,就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还很复杂,拿它我可算是没辙了,考试的时候连怎么套用都不知道!”
杨曦一副望眼欲穿,恨不得撕了这本书!这回连“知其然”都没有达到,说明连门槛都还没有迈入。
作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门课简直是把她折磨得太悲惨了。她一直认为在那些出彩的女生身上,大致都能找到“才华馥比仙,气质美如兰”的气韵美,她当然不甘心只是作为类似花瓶的存在,好不容易找到个宣泄口,便一股脑地向周晨诉苦,完全忘记了她与对方才认识不久。
周晨默默聆听,成为了忠实的听众。他是过来人,太理解这种需要泄的心情了。
记得他大学那会儿也碰到了几门难度极高的课,这种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折磨起人来那是不要不要的,偏偏不学还不行。那滋味就像被人绑住了架在火上一样,底下的火烤得你外焦里嫩,别提有多么**。
他以前听一个混沌学的数学系学长自嘲过,一开始以为自己学的是混沌学,可没想到最后反而把自己学成了混沌。可见当遇到这种烧脑的学科时,如果不好好理一理思路,学着学着就会乱作一团的。
周晨当然没有接触过《生物反应工程》和《无机及分析化学》,不过听了杨曦的抱怨后,他专门通过蛋蛋对这两门课进行了一下了解。随后,他大致能理解杨曦的心态了。
《生物反应工程》这门课很难,难点在于它公式极多,而且涉及的绝大多数公式都非常复杂,什么物料传递、能量传递、反应动力学等等等等,如果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确实是非常麻烦的。
至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余部分都还好,说难倒也不难,但量子杂化轨道部分,却实实在在坑死了一大帮学生。
这种又是涉及物理化学,又是涉及量子力学的内容,可以说很大程度挑战着学生对现实的认识。就好像有一天突然有人告诉你,你生存的世界是虚假的一样,一时半会儿你能接受吗?就算你接受了,你受到的打击会小吗?
科学是在不断展和创新的,新的知识也是不断建立在旧的知识之上,它们有些是继承与扬,而有些则看起来更像颠覆。
量子杂化轨道的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过去十几年所学的“常识”相悖的,想要学习它,先必须打破过去十几年所积累起的“物质就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还很复杂,拿它我可算是没辙了,考试的时候连怎么套用都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