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先期撤离第1/3段
六安,安徽省下辖地级市,别名“皋城”,因“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墓地而得名,现为安徽省第二人口大市。八一W√wW★.1W.Co
今天洪大山和他老伴显得异常忙碌,一大清早他们就在自家宅子里忙里忙外没有闲下来,他们不厌其烦地进进出出,将一箱箱、一袋袋东西往院前空地上的一辆车里搬。
就要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两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显得分外不舍。
闻讯赶来的左邻右舍也过来为他们送行,大伙儿住在一起几十年了,乍一听洪大山一家要搬走,心里除了有些意外,也为他们感到高兴。
山岩村,顾名思义,便是周围都是山岩的意思,它地处大别山腹地,坐落在几座大山的环绕之中,目极之处,层层叠叠都是绿色的山峦。解放前,山岩村土匪横行,一时还成了一处土匪窝点,解放后土匪被剿,村民得以自救,然而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便像被遗忘了似的,哪怕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也没有吹拂到这片山里,直到2ooo年,这里依旧是一片穷山恶水之地。
虽然现在山岩村的村民比起以前要富足许多,家里的楼房也推倒重新盖起来了,不过地理上的各种先天不足令它与其它地方比起来,还是让人觉得有些时空错位的感觉。
“洪大山的儿子有出息啊,是我们这里第一个考上华夏大学的,现在儿子在外面混出名堂了,接父母过去享福喽!”
一个抽着烟的老倌走到汽车跟前,驼着腰,一步一蹒跚的样子,但是说到洪大爷的儿子时,下弓的身躯抬起一手,却是竖了竖大拇指。
这个老倌今年八十多岁,在山岩村也是老资格的长者,颇有威望。事实上整个山岩村都沾亲带故的,所以老倌对洪大爷的儿子洪兴安,却像对待自家孙子一般。
洪兴安七年前考上华夏大学,毕业后直接在城里工作,逢年过节才会回来,每次回来都会给村里的长辈买各种礼品,在村里很是受大家的待见,这次据说公司给他安排了房子,于是执意要父母搬到他那里去住。
“离开山里好啊,听说外面的世界这几年展得可快了!”老倌一边说一边擦拭浑浊眼睛里的泪水。
“叔,要不你跟我们一起去吧,我听兴安说他那里地方很大,可以住得下四五个人。”
洪大山看老倌这样便邀请他一起去,这老倌与他还是三代内的亲戚,按辈分洪大山还要叫他一声叔叔。
“我跟着去干嘛,不去不去!”老倌连连摇头,耄耋之年不远行,老倌是个坚持原则的古板之人,世事难料,到了他这年纪,谁知道还能活多久,落叶归根的思想使他不再有去别处的想法。
洪大山见此也不再强求,搬完东西,坐上车便要出了。
“兴安,记得以后回来看看这里……”几个邻居在一旁向他道别。
看着车窗外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洪大山感慨地挥着手,这大山深处留不住人,一旦出去了就不大可能回来了。
一直到车子驶出小山村,开始爬上蜿蜒的山路,他才收回心思,心绪已然飘到了一千多公里开外的儿子那里。
“爸妈,你们怎么带这么多东西,不是说只要把用得到的东西带来就可以了吗?”
距离华夏大学不远的一个机场,洪兴安看到父母拎着的大包小包时不禁皱了皱眉头。
“傻孩,这些东西当然都是用得到的!”洪兴安的母亲姚大妈瞪了他一眼,拿出了一副持家母亲的架势。
洪兴安苦笑一声,连忙伸手去接行李,照他的想法只要把换洗的衣服带上就可以了,谁知父母竟大包小包拖了好几箱,这些东西算上托运的价格,还不如在这里重新买呢。
得,得,爸妈高兴就好!
接着他拦了辆车,把东西搬上,便与父母一起来到了漠北的一片草原腹地。沿途需要经过好几道关卡,有通行证方可入内。
“儿子,这里怎么不像有房子的样子啊?”
当抵达目的地,洪大山和姚大妈不由感小山村,开始爬上蜿蜒的山路,他才收回心思,心绪已然飘到了一千多公里开外的儿子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