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明日裂痕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八一中文√网W√wW√.★1W.Co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一般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郝屏仔细看了一下明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以下:

  汉服:明国的理由是汉服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4oo多年,只有明国在穿汉服,属于严重濒临灭绝的手工技艺和民族服饰。而且日本正在试图征集21万人的签名,将“和服”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国也有理由跟日本一道,将本民族服饰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式菜系,这几天明国的宴请已经让联合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各国代表深刻体验了明国的美食。在此期间,帝国的名厨们设计制作数十款明国特色冷菜、热菜、面点小吃和汤羹。全都是在包括华夏大6在内的各国都吃不到的。就在本月,日本成功将“和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了日本的经验,明国再申请就好办得多。

  繁体汉字,作为汉语的载体,随着简体字的推行,使用繁体字的人越来越少,华夏的百姓已经不再认识繁体字,学生不会、老师、老师的老师也不会,繁体字正濒临失传。做为东亚国家中唯一坚持五千年来一直使用古代繁体汉字的国家,有理由将此做为文化遗产。

  其它方面主要分两方面,明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文化遗产,节日类除了端午节被华夏抢先申遗了以外,明国将华夏历史上重要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包括元日(春节)、元宵节、中和节、龙头节、立春、寒食、清明、春社、夏社、秋社、冬社、浴佛节、仲春、孟春、夏至、孟夏、立秋、七夕节、中元节、孟秋、中秋节、重阳节、季冬、孟冬、冬至、腊八节、除夕等。

  礼仪方面吉礼、凶礼、嘉礼、宾礼、军礼、冠礼、笄礼、祭灶、春秋释奠礼、迎神赛会、还有皇室礼仪(册皇后、册皇子、庆寿册宝、公主下降等等)、四孟驾出(大驾卤薄)、南郊礼、明堂、天地。

  明国一下子不报太多,只报了这里边最重要的二十几项,争取尽早通过。

  郝屏坐在那里一本一本的看,现除了礼仪方面他不懂,但是他也知道这些节日全特么的是华夏的。但是他也面临一个尴尬,礼仪方面在华夏已失传,那么表示明国会顺利拿到,而节日方面华夏只有春节、中秋节还存在,其它节日几乎都没什么习俗了,他特意看了一下明国的申报,只见人家在每个节日这天都有很多的特色民俗活动,估计这一下子估计是要全拿走了。爱阅app完整内容

  孔言考表示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帮助一下明国,必竟明国的文化遗产只有岛上最初的7oo多人才会,全都是濒临灭绝。

  郝屏知道他说的严重,其实是言过其实,拿出二十多项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主,每样都说得可怜巴擦的,其实每样都没有失传,明国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明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什么忧国忧民,都是扯蛋。跟当年的韩国一样,申请那么多韩医韩服的,最终还不是为了显得他们有文化?

  郝屏答应会将这些列入日程,同时希望明国尽快将申请非遗项目的佐证材料准备好,等待联合国工作人员们的后期审定。

  朱威知道接下来的一年,明国要精心准备,搞好这些习俗,各单位准备全力恢复申报名录上的文化遗产,先将这些设为国家级文化遗产,像节假日的习俗要求全国国民认真执行。以后岛上可有忙的了。

  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在完成了会谈后,大部分都离开节瀛洲,只剩下潘奇文和他的家人还在岛上正式开始渡假之旅。

  就在这个时候,岛上又生了一件事情,让朱威不得不重视起岛上的军事来,原来日本的远洋捕捞船队竟然来到了明国海域来捕捞,而正好遇上了明国的那艘渔船,渔船当即上报,现疑似日本渔船在明国的专属经济区作业。

  帝国商部和帝国安全部同时接到报告,又立刻上报中书省,中书省宋熙墨第一时间再上报给帝国皇帝。

  按照国际海洋法,从领海基线量起为十二海里是明国的领海,领海基线量起二百海里是明国的专属经济区。

  也就是说,日本渔船在明国的专属经济区捕捞,这可是严重违反国际海洋法公约的,这片海域一直是以来原本是公海,但是现在有了明国,你再来捕鱼,就有点不要你的大饼脸了。

  明国国务院立刻召见日本驻明大使川村治久,对日本的行为表示严重的抗议。很快,川村治久就来到了中书省国务院接见室。

  帝国新任国务尚书施洪,将渔船拍到的一组照片,扔给川村治久“川村先生,请你看看你们日本的渔船,已经进入了我们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