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七章 春意(下)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能够将这些人聚拢成军,四处流离,维持住、活下来,甚至还一直在理念和尽可能的现实中对更多的幸存者伸出援手,这就是王巨云竭尽所能方才维系住的现状了。

  击败廖义仁后,楼舒婉腾出了一部分地方安置乱师,但第一期的发展,并没有首先很好地涵盖他们,这也是一种无奈的现状,但无论如何,对比这十年以来的惨剧,众人也已经身处极好的状态当中了。

  在两边势力的底层,细微的摩擦,自然也有,这是哪个世界都无法避免的现实。于是从去年开始,楼舒婉与王巨云

  方面其实便一直在协商这些事情。

  从宏观上来说,晋地将乱师作为一只军队,直接纳入权力体系,以乱师治下的居民填充因为战乱也需要人口的这片大地,当然是最好的,但在实际的操作上,却未能那么顺利地进行。这是因为过去王巨云以教义和近乎「大家庭」的形式拉起了这支队伍,在最艰难的时刻,乱师的中高层实际上是一直抱团取暖的团结状态,想要让他们直接进入晋地的体系,给他们新的职位,新的上司,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而即便在乱师的底层,那些几乎是从太原等地死人堆里活下来的人们,实际上也已经习惯了王巨云传下的摩尼教教义,虽然王巨云已经简化了教义,但那种守望相助、相依为命的习惯,确确实实地打动了不少人。

  而即便已经进行了联合,但如果说让王巨云传播出去的教义大规模地在晋地传开,纵使有着「降世玄女」身份的女相,又是不太愿意接受的。作为政治家的敏锐让她下意识的反感宗教,一面是可以有,一面是必须打压。

  王巨云并非林宗吾那样空有大志毫无手段的武夫,虽然他如今秉承善意,但正因为他善意的纯粹,他麾下教民的信奉也更为纯粹。因此,一旦将乱师高速化入晋地,到时候会产生什么后果,无论是楼舒婉,甚至于王巨云本人,都有着一定的忧虑。

  因为这些复杂的因素,到得去年年底,于喘息后对于晋地周边的企图也就渐渐成熟,对于乱师,或者让它们去往北面,甚至重建太原,或者让它们去往西北,为整个中原重建横山防线,都成为了一种选择。

  而在经过思考之后,楼舒婉与王巨云的决定,是同时进行两边的布线。在女真人威胁依旧的情况下,不论是谁,要死死的拿住太原区域,都没有把握,但太原又很重要,那么,一方面开发与重建太原,作为一个桥头堡、中转站甚至练兵场,另一方面,将晋地与西北都发展成大后方,基本上就成为了晋地与乱师对之后战略的一个中期规划。

  整个战略是有些大的,甚至可能因为实力的不足而扯到蛋,但无论如何,也已经到了必须付诸实践的时候。

  没有更理想的窗口期了。

  于是,从年关开始,威胜附近乱师当中的兄弟姐妹陆续朝这边聚集,于正月十五配合晋地的军队进行了一场阅兵演习,虽然尚未对外明说,但晋地正在考虑扩张的信号已经在私下里散开,甚至于到得这个月,邹旭的到来,也算得上是一次花花轿子人抬人的捧场,因此,楼舒婉当然也不会拒绝这样的事情。

  由此也导致了华夏军那场不太走心的刺杀,以及后续各种复杂的扯皮。

  游鸿卓志不在军政,但连日以来身处于梁思乙的这群兄弟姐妹当中,对其中的种种,当然也听了许多遍,到得这日去了外地的王巨云又回来,与他一同返城的,还有一直作为乱师内政管家的安惜福,以及一名看来四十多岁、样貌爽朗、面带数处伤疤的汉子,这也是乱师当中于王巨云的义子义女里排位和实力最靠前的人物,外号「小明王」的陈方达。

  在乱师最为艰难的那段时间里,王巨云授艺有教无类,一众义子义女,都可以修习「孔雀明王剑」,只不过根据天赋的高低,王巨云放在对方身上的精力,会有些区别而已。陈方达之所以被称为「小明王」,便是因为他在众人当中孔雀明王剑的修为也是最高的,在部分人的说法里,这也是承袭王巨云的衣钵,将来要抬棺送终的弟子。

  当然在乱师之中,地位的区别,其实并没有这么严格,按照游鸿卓的了解,陈方达更多的是与安惜福类似,能够代替王巨云管理乱师军队的军中次席。

  从外头回来,满头白发但依旧精神矍铄的王巨云爽朗地与众人打过了招呼,对于包括游鸿卓、梁思乙在内的一众家人,都

  问过了最近一段时日以来他关心的事情。眼下的乱师正在筹划布局,集结力量,以应对接下来对西北与太原的谋划,但对于游鸿卓与梁思乙的婚事,他也一直认为是这个大家庭里的大喜事。

  并且在了解到游鸿卓的许多想法后,这位老人,也从未提过要让他到乱师军中效力的话,甚至对梁思乙说:「小游心性自由,天赋高,亦有高人为他打下武道的基础,将来可以随他去江湖上闯荡,他有自己的道,未来会有一番大成就。」

  游鸿卓也并未对此说些什么,他秉承侠道而行,当晋地陷入战火,他自会去战场上杀敌,倘若乱师仍旧处于当年的窘迫,为了妻子免的现实。于是从去年开始,楼舒婉与王巨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